移动学习网 导航

沈括的《雁荡山》全文

2024-05-07来源:本站编辑

  • 徐霞客的雁荡山游记
  • 答:1、《雁荡山游记》 雁宕山,省称雁山,今称作雁荡山。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故称"荡"据传秋时归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其山在浙江温州地区,并分为南、中、北三段,北雁荡山面积最大,灵峰,灵岩,太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此日记所...

  • 雁荡山的解释
  • 答:在 浙江省 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群: 南雁荡山 在 平阳县 西, 北雁荡山 在 乐清县 东北。山多悬崖、奇峰、 瀑布 。 宋 沉括 《 梦溪 笔谈·杂志一》 :“ 温州 雁荡山 , 天下 奇秀,然自古图牒 未尝 有言...

  • 关于雁荡山的诗句古诗
  • 答:1. 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1. 关于雁荡山的古诗 1,《题雁荡山》宋代 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 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译文:一条小路通向山林深处,随着山道回转险峻。 茂密的树木在山林深处,溪水缓缓的流淌...

  • 王思任雁荡记原文及赏析
  • 答:如果说沈括的《雁荡山记》主在讨论雁荡山之成因,李孝光的《雁荡十记》多写雁荡一胜一景的话,那么,王思任此文则涵盖了整个雁荡旅游文化的精髓。这里,既有自然界一丘一壑的图录,也有人文历史掌故的记载; 既涉及到宗教,又叙写了民俗,...

  • 李孝光游雁荡山杂记原文及赏析
  • 答:《杂记》原有九则,今选其五。第一则记“石梁”,但开头数语:“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显然统辖全篇。作者是雁荡山的“常客”了,然而每到这里一次,都会有“如遇故人万里外”的感觉。那雁荡山的...

  • 关于雁荡山的古诗
  • 答:1、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宋 范宗尹《题雁荡山》白话译文:一条小路通向山林的深处,随着山道回转更加的险峻。茂密的树木在山林深处,溪水缓缓的流淌撞击石头发出声响。2,驿路入芙蓉,秋...

  • 《徐霞客游记 游雁宕山日记》翻译
  • 答:《徐霞客游记》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

  • 三访雁荡山选文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来描绘雁荡山的
  • 答:《三访雁荡山》是从雁荡山的瀑布和雁荡山的最高峰两个方面来写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原文:大龙湫是雁荡最著名的瀑布。它背依铁垣似的连去嶂,而对挺秀的一帆峰,水源大,瀑身高,水从万丈峭壁上凌空腾泻下来,四周无所...

  • 描写雁荡山的诗句
  • 答:《过北雁荡山下》[宋代] 林景熙。驿路入芙蓉,秋高见早鸿。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寰中绝胜”、“天下奇秀”的名山,雁荡山自有其自身的山水...

  • 《驭鹤邪郎传》楔子 雁荡山剑圣荡寇 武夷派侠女伤心
  • 答:楔子 雁荡山剑圣荡寇 武夷派侠女伤心芦苇丛生,结草为荡,断雁北归,秋风萧瑟着雁荡山的黄昏。 此时正值明嘉靖二十六年,江浙福建广东一代的倭寇尚未成气候,小股浪人流落中土,劫掠为生。反而更令朝廷和百姓头疼是沿海一带的海盗,这些海盗往往...


    网友点评:

    沙瑶子19251831986:   请问:"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选自哪篇文章?怎么翻译? -
    神木县1970回复: [答案] 出自《雁荡山》 作者:沈括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相当于“亦具体而微之雁荡”,也(可算是)具体而微的 雁荡山.具体而微,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具,齐备.

    沙瑶子19251831986:   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
    神木县1970回复: 原文出自沈括《雁荡山》 立土往往高达百尺,高高地耸立着,也可算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沙瑶子19251831986:   《雁荡山》 一文的作者是谁? -
    神木县1970回复: 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沙瑶子19251831986:   雁荡山介绍 -
    神木县1970回复: 概况: 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

    沙瑶子19251831986:   雁荡山主旨段意 -
    神木县1970回复: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雁荡山》,选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一○七四年察访浙江温、台地区时,对雁荡诸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作者不畏艰险,深入山林,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雁荡山地貌及其成因作了客观的记载.这段文字独立成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说明文必须如实地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应该有条有理地讲清楚它所说明的对象.《雁荡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有关资料的考证和亲自考察的见闻,说明雁荡山名称的来历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