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渡荆门送别思想感情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社会现实的失望。

  • 渡荆门送别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的思想感情介绍
  • 答: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2、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

  •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 全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形象奇伟,语言精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及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描摹同样脍炙人口。“...

  •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的思想感情
  • 答:全诗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在出蜀漫游时所作,此诗由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

  •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方法?
  • 答: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之情及 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故乡思念之情。补充知识: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用游...

  •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
  • 答:《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 (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

  • 渡荆门送别思想感情
  • 答:1、《渡荆门送别》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

  • 渡荆门送别主旨?
  • 答: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蜀中的山水的眷恋和对游历全国实现抱负的期待和豪情。《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

  • 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家乡的眷恋深深。

  • 《渡荆门送别》内容和主旨(不是主旨句)?
  • 答:《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内容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主旨是:此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


    网友点评:

    慎泡贺15941535394:   渡荆门送别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
    文山县2286回复: 渡荆门送别抒发诗人(通过对长江连按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好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对故乡的思恋.)的情感.供参考.

    慎泡贺15941535394:   《渡荆门送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文山县2286回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

    慎泡贺15941535394:   渡荆门送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文山县2286回复: 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