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简述明清科举制方法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 答: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

  • 古代科举考试过程,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 答:明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

  • 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异化为
  • 答: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

  • 唐宋科举制与明清科举制区别有哪些?
  • 答:现存最大的会试遗迹 会试在乡试第二年二月举办,也称“春闱”,由礼部主持,考试地点在京城,各省举人和国子监学生可以参与考试,属于中央机构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中榜者在次月可参与殿试。模拟古代会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明清时期,殿试之前有一轮复试,正式殿试在...

  • 古代科举有哪些方式?
  • 答: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三、明清时代科举制度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

  • 大明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都启用了哪些方式?
  • 答:科举考试是由隋朝创立的,唐代之后将科举之都更加完善。到了明朝,科举考试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考试的时候为了防止作弊,还做了许多措施。虽然明清的八股取士一直被认为是科举考试的诟病之一,但明朝的科举考试还有许多可取之处的。大明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都启用了哪些方式?明朝为了公正...

  •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采取---的形式?
  • 答: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家族组织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家族组织内容提要:在传统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家族经济呈现出了结合地趋。参加科举考试的族人需要家族的支持;获得功名的族人又要反哺于家族,使家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的公益事业是发展。关键词:科举 家族 学田 族学家族组织...

  • 古代科举制度常识图解
  • 答:当然时代在变,科举考试的一些弊病,无可否认的,在现代社会中仍改头换面,形成受人诟病的「新科举」,然而在没有更公平的方法之前,即使是几乎可与古代科举划上等号的各项考试,还会是许多人的梦魇。 清代各府县儒学生员,俗称秀才,为科举制度上最基本的功名,有了秀才资格,才能参加省级的举人考试(乡试)。 秀才考试又称...

  • 清代科举制度
  • 答: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登上历史政治舞台而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不过,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

  • 明清科举的“八股取士”有多么可怕
  • 答:我们经常听人说“八股文”害死人,那什么是“八股”,这种制度真有那么可怕吗?其实“八股”只是行文的一种体例,但它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密切相关。明代成化年间, 科举考试的方法做了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而文章...


    网友点评:

    王利福13947382152:   清代科举制度 -
    东阳市424回复: 清朝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

    王利福13947382152:   明朝的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 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僵化的 -
    东阳市424回复: 在明朝历史上,选举人才的办法分为四种: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 首先是学校,当然明朝时候的学校不同于现在的学校,大约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国学,例如国子监,第二类是地方上的学校,一般是由地方上的府,州,县开办.如果没有参加这两种性质的学校考试,是无法进入仕途做官的. 辛辛苦苦从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考过来,还不一定就能当上大官,命运不济的,甚至还必须从基层一步步往上爬,因此在明朝历史上,官员年过半百,但却依旧只是一个五六品的官衔,甚至更低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反应了古代科举考试对人才的摧残. 明代的科举虽然为明朝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家人才,但是在这套近乎僵化和顽固的选仕制度背后,也为明朝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王利福13947382152:   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
    东阳市424回复: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王利福13947382152:   唐朝和明清两朝,科举制度都有怎样的发展 -
    东阳市424回复: 1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2、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3,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评价: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