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西厢记在结构 内容 艺术 手法上有哪些创新
  • 答: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西厢记》作者是谁?
  • 答: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西厢记》的艺术特色: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

  • 结合剧本谈谈《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艺术成就
  • 答:艺术风格:《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皆清丽夭矫,沁人心脾,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

  • 《西厢记》作品的语言特点。
  • 答:《西厢记》语言优美,抒情色彩浓郁,颇具诗剧风格。作品曲词华丽典雅,常化用前人诗词意境,同时也就民间生动的口语中加以提炼,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善用比喻、夸张、对仗、对比、排比及叠词、儿化等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唱词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 答:《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

  • 《西厢记 长亭送别》的抒情特色
  • 答:“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

  • 简析《西厢记》杂剧的语言特点。
  • 答:【答案】:《西厢记》语言华丽,本色语少,情感真挚,文质相生。文采语表达的情感偏向哀愁别怨,与口语俗语结合又会把感情程度强化,使得语言生动活泼,别有一番韵致;语言骈俪中景语,骈俪中情语,骈俪中诨语。但也能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语言中多用排比、叠词、儿化韵,如“见安排着车...

  •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 答:文学特色

  • 西厢记的评价
  • 答:《50年精品连环画鉴赏》(段锡编著,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说:“《西厢记》绘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折转自然,飘洒俊逸,若金丝银线,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划生动细腻,情感关注,设色淡雅素静。特别是莺莺高耸的发髻、鹅蛋般的脸形、飘洒的衣襟;张君瑞朴实的相貌、诚实的品格、对莺莺的痴情都令人难忘。...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取材于什么作品?
  • 答: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


    网友点评:

    曲垂应17639173056:   简述《西厢记》作品的语言特点. -
    青岛市1785回复: 《西厢记》语言优美,抒情色彩浓郁,颇具诗剧风格.作品曲词华丽典雅,常化用前人诗词意境,同时也就民间生动的口语中加以提炼,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善用比喻、夸张、对仗、对比、排比及叠词、儿化等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曲垂应17639173056:   我想要<西厢记>唱词的艺术特色 -
    青岛市1785回复: 红娘在《西厢记》里起的作用,一是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传书寄简,帮助这两个有情人的自愿结合;二是挺身而出,回击老夫人和郑恒对崔张美满婚姻的破坏.前者从《赖婚》到《佳期》共七场戏;后者集中表现在《拷红》、《争婚》两场戏. ...

    曲垂应17639173056: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有那些? 急用啊 -
    青岛市1785回复: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第一本第一折) 这里把九曲...

    曲垂应17639173056:   王实甫《西厢记》艺术成就 -
    青岛市1785回复: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董西厢”是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