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管仲为什么不接受孔子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春秋时代晏平仲为什么拒绝孔子入齐国
  • 答:当听说景公欲给孔子封地的消息后,晏婴上朝劝阻了此事,他说:“孔子这些儒者,巧言善辩,说起别人来一套一套的,自己的行为却不受法纪约束,干什么事都振振有词,个个都自以为是,傲慢自大,不甘居于人下。过于推崇丧葬礼仪,家里要是死个人宁可破产也要厚葬,放纵自己悲哀,甚至放弃工作,守丧三年。

  • 春秋时期,为什么孔子的学说没被诸侯国们采纳?
  • 答:所以说,时也命也,孔子的仁学没有错对之分,只是没有刚好遇到现世的安稳,所以不合用。而且,感觉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大流,肯定免不了是对社会实际情况的适应。

  • 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被战国时期所接受?答案具体点。
  • 答:原因:不适应战国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它最初保守落后,孔子主张周的礼制只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层;在春秋战国时不适合富国强兵。在政治稳定经济恢复之时它才会被采纳。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潮流.

  • 管仲为什么要说孔子的坏话?难道是怕威胁到他的地位
  • 答:在私德方面,孔子认为管仲不可取的地方是:器小、不俭、不知礼。《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 管仲为什么要说孔子的坏话?难道是怕威胁到他的地位?
  • 答:中解释道:“人即仁之谓。孔子于子产称其惠,于管仲称其仁。观伯氏之没齿无怨,则仲之仁可知,故子路、子贡疑其非仁而孔子特信之。”可见,孔子在《论语》中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并非一语而贯之。此外,孔子如此评价管仲,主要还是管仲所提倡的“霸道”与孔子的“王道”不相兼容。

  • 齐景公对孔子为何不肯重用?
  • 答:那么究竟晏子说了句什么话,改变了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呢?晏子为何劝齐景公不要重用孔子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晏子如何看待孔子的 孔子对晏婴的评价比较高。《论语》里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是子姓,晏氏,名婴,字仲,平是他死后的谥号。孔子的意思就是说晏子这个人...

  • 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没人愿意接受他的思想?
  • 答:”孔子强调,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关键在于为政者能够率先垂范,以礼约己、立身修德,如此才能有威严,使人望而生畏,进而收到上行下效、教而化民的效果。这些都要求一个强有力的国度去实施,想想当初各国争霸,强者不能稳固大一统,弱者全力自救,所以没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也就没人敢用孔子的...

  •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什么没被各国国君接受
  • 答:晚年的孔子到处游说他的“仁、礼”,“为政以德”,这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当然不能受到重用,换句话说也不合时宜。时间推移到战国,百家争鸣中有一个学派脱颖而出,它的权术与法制正适合时代的需要,于是这也成了后来雄霸天下的秦国有利的武器,这就是韩非子所代表的法家学派。今天在我们看来,乱世就要...

  •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却没有国家采纳,为什么?
  • 答:原因:1、各国都有诸子百家的人才,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有了一定的势力,而孔子一个外来者没有一定的根基,如何与各国的掌权者去争。2、便是各国之间的关系,弱国接受,但旁边的强国便会怕,怕邻国的实力增长会威胁自己国家的统治与稳定,于是会通过各种手段向其施压,使其放弃孔子的思想。3、...

  • 孔子那么牛,为何春秋时没人重用他?
  • 答: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大展身手。但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处处碰壁,始终不得志。即便是在鲁国政治生涯高光的那几年,也很快因为其它国家的离间计下岗了。孔子这么有才干,为什么到处碰壁呢?除了读书人的清高自傲以外,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无法满足诸侯的真实需求。


    网友点评:

    郜曹昂18085685623:   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态度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
    云梦县2855回复: [答案] 肯定态度. 这话是说,齐桓公奠定霸主定位,不用一味的靠打仗,那是管仲的功劳啊! (原因: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为齐桓公在政治上赢得了很大主动权)

    郜曹昂18085685623:   孔子为什么肯定管仲为“仁者” -
    云梦县2855回复: 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他说齐桓公杀了管仲原来的主子公子纠,他却不能去死,却又辅佐齐桓公 孔子反驳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从而把天下纳入了正轨,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要沦为披头散发落后蛮荒的异族了.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一点益处也没有吗?” 孔子的弟子子路又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与管仲同时辅佐公子纠的召忽为尽人臣之礼自杀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 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天下诸侯会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郜曹昂18085685623:   孔子差在哪儿呢?跟管仲相比,孔子差在哪儿呢?
    云梦县2855回复: 跟管仲相比,孔子既不能像管仲那样教育农民怎样种庄稼,也不懂得怎样选拔人才;更不懂发展经济要用非常手段、军事要搞阴谋、外交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

    郜曹昂18085685623:   孔子对管仲的道德方面和历史贡献持什么态度 -
    云梦县2855回复: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违背有孔子”对上有礼,对上要忠“的理论,所以认为他对上级的工作做的不好,评价他器小、不懂礼.但管仲有良好的业绩,实现了孔子天下有序的理想,所以孔子认为他对下级的工作做的非常好,非常仁爱下级~

    郜曹昂18085685623:   如何看待孔子对管仲“如其仁”的评价 -
    云梦县2855回复: 管仲比孔子早171年,对于这位前辈,孔子既有贬的评价,也有褒的评价.孔子认为管仲“器小”,“不节俭”、“不知礼”.这是“贬”的评价.孔子说:“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是“褒”的评价. 春秋时,管...

    郜曹昂18085685623:   孔子为什么对管仲的评价这么高? -
    云梦县2855回复: [答案] 首先以下内容全部是原创,为775323507所写. 孔子在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的确不低,是因为管仲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孔子很认同.第一条回答我觉得不太对,孔子觉得管仲不“礼”.我们说一个看法,就必须要有具体的语句作为依据,才站得住脚.那么...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