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管仲拜相的道理

2024-06-06来源:本站编辑

  • 《管仲拜相》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 答:管仲拜相说明成大事者要不拘小节,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陈仲举礼贤的道理
  • 答:要心里装得下贤士,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不以自己当官而高傲,虚心学习为人处世道理。礼贤下士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成就蜀国大业。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报了大耻。齐桓公不记追杀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 。李世民不拘一格,任用...

  • 徐儒子文言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 答:2. 陈仲举礼贤的道理 要心里装得下贤士,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不以自己当官而高傲,虚心学习为人处世道理。礼贤下士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成就蜀国大业。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报了大耻。齐桓公不记追杀仇,拜管仲为相...

  • 战国四公子的门客与故事
  • 答: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是转而向他国求援救赵。平原君出使楚国,在门下食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国谛结盟约;同时,平原君夫人为魏国信陵君之姊,平原君遂多次派人前往魏国促其出兵救赵。在平原君动之以情下...

  • 关于古代的小故事
  • 答:1、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

  • 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简介,平原君的典故有哪些?
  • 答:前298年(赵惠文王元年),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前285年(赵惠文王14年),乐毅攻齐,惠文王曾以相国印授之;前264年(赵孝成王二年),曾割济东地与齐,求田单为将,将田单留相赵国。除此二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赵。 杀笑L者 有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

  •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生平事迹都有哪些?
  • 答: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政治生涯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史记・赵世家》记,赵惠...

  •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 答:至此,柳公权方信老人言之不谬,想起自己自以为是地卖弄,觉得惭愧万分,他向圈内走了几步便跪了下去,对“字画汤”说:“我是柳公权,愿意拜你为师,请师傅收我为徒,传给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忙将脚趾夹着的笔放在地上,缓缓地说:“我是个孤苦的废人,岂敢收徒为师。”公权苦苦哀求,跪在...

  • 史记中的故事
  • 答:3、韩信忍于胯下,卒收登坛之拜。《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内心)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于是信孰视之,俛(俯)出袴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其实并不是他...

  • 急求20篇文言文翻译和道理,不要太长,万分感谢!!!
  • 答:【道理】为人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2、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


    网友点评:

    殳国袁19819893934:   为什么说管仲是智比鬼谷子的春秋第一相?
    延川县2615回复: 管仲(前716—前645),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 不过早地...

    殳国袁19819893934:   结合一个历史人物说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的道理 -
    延川县2615回复: 管仲说:我曾和鲍叔经商,分利时总是我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贫穷.我曾替鲍叔出谋划策,结果事情更糟,鲍叔不认为我笨,他知道时机有利有不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鲍叔不认为我无能,他知道我不逢时运.我曾三战三退,鲍叔不认为我懦弱,他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纠败,召忽自杀,我却在牢中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羞于小节,不耻于功名不扬.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管仲为相,鲍叔牙甘居下位.管仲死后,极力劝齐桓公不拜鲍叔牙为相,果然桓公死后齐国暴动,而鲍叔幸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