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定风波》赏析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古诗原文及鉴赏
  • 答: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词作鉴赏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

  •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是什么?
  • 答:“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诗赏析 这首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了什么意思
  • 答:【这首诗的赏析为】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

  • 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定风波》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定风波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 答: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

  • 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原出自哪里?
  • 答: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轼《定风波》词赏析 宋神宗元丰...

  • 苏轼的定风波解析
  • 答:《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赏析: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

  • 定风波苏轼 全诗
  • 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全诗的原文如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 宋词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 答: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调整,苏大学士终于接受了被贬的事实,并且打算就在黄州定居下来,除了带领家人开荒种地,贴补家用外,还准备在离黄州三十多里外的沙湖买块地,就在与朋友在沙湖的路上遇雨,即兴感怀,一场滂沱阵雨成就了一篇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佳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

  • 《定风波》苏轼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 答:这首词作于公元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十月。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时间。苏轼应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对饮言欢,以颂徐守之功德。苏轼作此词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诗以志之。评价:孟庆文:“苏东坡的《定风波》词很不同,他热情地赞美了木芙蓉不惧秋霜的坚强一面:‘两...


    网友点评:

    边莫许13276453457:   苏轼《定风波》赏析要有写作背景,重点是分析“也无风雨也无晴”指的是“回首处”还是“归去处”,五百字左石. -
    永寿县2758回复: [答案]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公元1082年,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此词篇...

    边莫许13276453457:   定风波赏析,这首诗中是简朴中见深意,有人这么认为吗?词人在此诗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
    永寿县2758回复: [答案]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公元1082年,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此词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

    边莫许13276453457:   求大佬帮写苏轼的《定风波》整篇文章赏析,不超过二百字 -
    永寿县2758回复: 赏析如下: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这首《定风波》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总的意思是,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可以坦然面对,坚持做最快乐的自己,让自己过得有意义.供参考.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