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与弟弟最后一次见面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水调歌头是苏轼怀念弟弟而作,当时是苏辙死了还是远在他乡?说法不一_百...
  • 答: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 苏东坡和王润之,王弗的历史
  • 答:苏东坡心中一动,便提笔写了三个字交了上去。王方将纸条一一拆开,只见上面都是些什么“观鱼池”、“看鱼池”、“钓鱼池”之类俗不可耐的名字。他正要打开最后一张纸条时,恰巧女儿王弗派丫鬟送来一张纸条。于是他将两张纸条一齐打开。出乎意料的是,苏东坡和王弗竟不约而同地给这个水池取了一个...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
  • 答: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译】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

  • 《为兄轼下狱上书》赏析
  • 答:通篇文字,以情统理,以辞见情,情理交织,朴朴实实。例如苏轼在入狱前给弟弟说的一段话:“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

  • 苏轼的故事文言文
  • 答: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一次,苏轼游完莫干山,来到山腰的一座寺观。道士见来人穿着非常简朴,冷冷地应酬道: “坐!”对小童吩咐...我觉得的,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非常的好,描写他自己也最恰当不过:“吾上可陪玉皇...

  • 苏轼和他弟弟苏辙为什么字子瞻和子游
  • 答:轼是车上的横梁,凭轼而瞻,故名子瞻;辙为车辆之辙印,凭印而游,故名子游。《左传》曹刿论战记载:(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
  • 答: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5 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10 与弟子由苏轼和弟弟子由的感情很深,在密州时,因为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下了公认的最好的...

  • 关于苏轼小时候的故事
  • 答:、《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 答: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诗人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诗人苏轼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诗人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诗人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

  • 芄轼的弟弟是谁?
  • 答: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网友点评:

    颜将浦13948129109:   苏轼和弟弟远隔千里,很少见面.苏轼十分思念自己的弟弟.用关联词将两句合并 -
    潮阳区205回复: 因为苏轼和弟弟远隔千里,很少见面,所以苏轼十分思念自己的弟弟.

    颜将浦13948129109:   在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当中()的苏轼 -
    潮阳区205回复: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苏轼

    颜将浦13948129109: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解释 -
    潮阳区205回复: 读苏轼兄弟的传记知道,他们的手足之情可谓深矣!东坡写给朋友的诗中就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里,更浸透着兄弟异地相思的情感!兄弟二人,正如子由曾说“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颜将浦13948129109:   但愿人长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潮阳区205回复: 这首词是苏轼写在中秋.遭遇被贬,与兄弟分离七年未见面的苏轼在这首词里展现了难得的柔情.所选取的意象更难得出现了较为婉约的意象(如绮户,朱阁,琼楼玉宇).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很私人,很内心的一次写作.词中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感伤,虽说是欢饮达旦,却照无眠.感伤,既来自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来自每逢佳节倍思亲,无法团圆的悲哀.在词的上阕中,苏轼用欲乘风归去来展现自己的内心想法,抒发了内心淡淡的失落与牵挂.在下阕中,通过对愁的书写,解内心的郁结.最后几句,表达了他人到中年对人生所特有的豁达,不求团圆于一处,只求各地平安,仍能共享美好月光的心愿.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