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贾谊论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答:苏轼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是不容易获得的,但是,如何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却是一件更难的事情。苏轼在文中对贾谊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认为贾谊之所以不能“自用其才”,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造成的。贾谊志向远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贾谊在少年时期...

  • 贾谊,一个让汉文帝被冤枉的臣子,一个自己伤害自己的天才。
  • 答:苏轼认为:“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是非常正确的看法。贾谊志向远大却气量小,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情商堪忧,以至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有才发挥不出来,即贾谊的怀才不遇。 苏轼很客观的认为,贾谊的悲剧,并非全是汉文帝的过错,他自己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是他独特的性格,...

  • 志大量小的意思
  • 答:成语名字:志大量小 成语发音:zhì dà liàng xiǎo 成语解释: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成语出处:宋·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是什么意思
  • 答:贾生志向远大可是气量狭小,才力有余但是见识不足.

  • 贾谊文言文答案
  • 答: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

  • 才高八斗、深得汉文帝赞许的贾谊,为何最终会抑郁而亡?
  • 答: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音yuè,义为跳跃)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

  • 唐宋八大家《苏轼·贾谊论》散文名篇鉴赏
  • 答: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11}愤闷,趯然{12}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13}。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

  • 苏轼〈贾谊论〉
  • 答: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 贾谊简介资料_关于贾谊的资料
  • 答:但同时也有一种看法认为并非汉文帝昏暗荒唐,不能识人,而是认为贾谊虽然才识过人,但心胸不够豁达。《史记》中就有“贾生既以滴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悲悲戚戚,郁闷不乐。唐代王勃说:“屈、贾生于长沙,非无明主。”北宋苏轼则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

  •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 答: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


    网友点评:

    申秆寒18022296219:   2、苏轼《贾谊论》认为贾谊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
    札达县2874回复: 而苏轼在《贾谊论》中却一反古人观点,认为贾谊的悲剧在于“不能自用其才”,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对其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至今细细读来,仍使人悲叹不禁. 用今天的话来评价,在于其没有正确的从政观,乃性情浮躁所致.故笔者认为,读《贾谊论》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特别是对于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从政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申秆寒18022296219: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 -
    札达县2874回复: C 本文并未提及苏轼的经历,故C项不符合文意.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