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典故?历史人物是谁?
  • 答: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 答:“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历史典故出自于《晋书·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翻译:听到风声像是鹤在叫,都以为敌军已经杀过来了。

  • 草木皆兵成语的典故
  • 答:1、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2、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

  • 成语草木皆兵历史事件
  • 答:“草木皆兵”一词出自我国公元383年北魏和东晋之间发生的一场生死较量——淝水之战。东晋大将谢石利用北魏军队的兵源复杂、水土不服以及人心惶惶,借口两军隔江对峙不利于作战,让北魏军队后撤半里,待东晋士兵过江后再决战,北魏首领苻坚本欲假意应允,好在东晋兵渡过一半之时突然猛攻,趁机吞灭东晋,...

  • 成语草木皆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答:“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这则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苻坚,率领90成兵马,面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

  •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 答:”可见,成语“草木皆兵”来源于《晋书》。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在公元383年的时候,前秦皇帝苻坚基本已经统一了北方,具有野心的他抱着统一天下的愿望率着90万大军南下,决定南下攻下江南的东晋。东晋早有准备,任命了谢石为大将,谢玄...

  • 草木皆兵的故事简介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 答: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得知兵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

  • 草木皆兵成语典故
  • 答:草木皆兵成语典故 篇1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

  •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 答:草木皆兵的典故来自淝水大战时的前秦皇帝苻坚。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

  •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 答: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成语寓意 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含有心理学错觉的元素,人在极度惊慌状态下产生多疑心理,是对外界...


    网友点评:

    查琪树17084426653:   “草木皆兵”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太康县2119回复: 南北朝时期,基本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 坚,亲率九十万兵马南下伐晋.东晋王朝... 晋兵的大本营正驻扎在八公山下.在西北风的吹 拂下,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

    查琪树17084426653: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是淝水之战吗? -
    太康县2119回复: [答案] 淝水之战. 前秦的符坚与东晋的谢安,算是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