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虚心纳谏的历史典故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历史上有关纳谏的故事
  • 答:在 十年时的长坡之战中,上朝 ,然后与 一同到了长坡,当鲁庄公要进军时 阻止了他,当鲁庄公要追击时 又阻止了他,然后曹刿望见齐 印散 旗倒下,于是驾车追击,最终战胜了齐军。,秦攻赵连拔三城,形势告急。此时只有连 秦,才是上策。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 作为人质,才出兵。”...

  • 除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人纳谏的故事】
  • 答:唐太宗纳谏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

  • 历史上还有哪些与此类似的典故呢?劝谏艺对于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
  • 答:有关劝谏的历史典故:1、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2、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3、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

  • 历史上金典的劝谏故事
  • 答:魏征的故事 (一)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

  • 历史上经典的劝谏故事有哪些?
  • 答: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2,魏征直谏唐太宗: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

  •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有哪些?
  • 答: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房玄龄、杜如晦也是太宗时期的两大谏臣. 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对...

  • 秦孝公劝谏纳谏的小故事
  • 答:公孙鞅到秦国后,先住在孝公的亲信景监家里,并通过景监的关系得与秦孝公三次相见。前两次游说孝公要学尧舜禹汤的仁义,行所谓帝王之道。秦孝公听得直打瞌睡,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客人简直太迂腐了,我哪能用他呢!"景监告诉卫鞅,孝公对他的谈话很不满意。公孙鞅要求再与孝公谈一次话。过了...

  • 唐太宗纳谏的典故是什么?
  • 答:唐太宗纳谏的故事比较有名。 唐太宗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

  • 直言进谏和委婉进谏的历史小故事各一则。
  • 答:进谏与纳谏本身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敢于进谏国君的大臣;二是能够坦诚地听取大臣意见的国君。作为大臣,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报效祖国,则要敢于讲真话、提意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向君王提出许多宝贵治国之道。不过,作为大臣来说,做到这一点都要有一定的度量、胆识和勇气。而且这要冒极大的风险...

  •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巧言相劝的故事请举例说一说?
  • 答:楚庄王(公元前613左右) 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给它穿五彩艳丽的锦衣,给它住金碧辉煌的厅堂,给它睡设有帷幕的床,给他吃美味的枣肉。马却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


    网友点评:

    督虞新17868259114:   帮我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
    李沧区1222回复: 邹忌讽齐王纳谏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 孙叔敖纳言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督虞新17868259114:   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 -
    李沧区1222回复: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

    督虞新17868259114: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的道理是什么 -
    李沧区1222回复: 1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2 要广开言路,要虚心纳谏,这样人们都敢说真话,进而实现大治

    督虞新17868259114: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
    李沧区1222回复: [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