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被误解的孔孟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说后世对孔子的误解是指什么
  • 答:后世误解的孔子和被歪曲的儒学 孔子为人师表,一代圣人,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非常遗憾的是,孔子故去后,随着儒学的流行,以发扬和注解的名义,孔子学说被不断肢解和歪曲,从而导致滋生了众多的谬误。这些歪曲和荒谬,导致后世之人越来越怀疑和仇视孔子及其学说,认为是孔子及其儒学败坏和奴役了中国社会,...

  • 为什么对孔孟老庄有误解 对孔孟老庄有误解的原因
  • 答:1、其实世人对孔孟老庄中的“孔孟”二人误解最为深!比如,我们熟知的“大义灭亲”的说法,被当成一种正统的观念加以推崇。2、但是孔子和孟子等真正的儒家,其实是绝对不会随便说灭亲,出卖父母更是不可能考虑的。3、我们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传下来的儒家思想,基本上都是董仲舒、朱熹篡改后,最后“吃人礼教”...

  • 孔孟老庄的消除对孔孟老庄的误解
  • 答:在提问阶段,许多中欧校友同学纷纷向傅教授发问,傅教授重点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所接触的孔孟老庄思想是被曲解的,尤其是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和朱熹的篡改,成为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思想工具,已经离孔子和孟子本人真实的想法非常遥远。他举例说,我们经常听到儒家思想中“大义灭亲”的说法,而且被当成一种...

  •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都误解孔子和孟子了
  • 答: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荒谬的理论也算在孔孟之道当中,是典型的冤假错案。当然,孔子说过,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有君要的样子,君要有君的义务,君要有君的责任,反过来臣也一样。 但孔子从来没有倡导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晏子春秋》里面有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孔子理想中...

  •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你知道吗?
  • 答:最常出现误读的文史常识最显著的有两个,一个是孔子,一个是三国。孔子之所以被误读是因为封建统治的需要,有意的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阉割。导致其意义大变,现代好多人并没有通读过孔子,从流传的句子里面很容易误解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孟之道,意在误国。其实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是教育的祖师,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贬低孔孟学说?
  • 答:从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说,孔子孟子在那个时代的时候提出的言论真的是超时代的,是在那个时代的经济基础之下所产生的奇迹,因为那种经济基础不应该产生那样的思想。所以他们被称之为伟人,这种思想放到现代仍然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的,比如说有教无类教育局学生不应该因为这个人的出身治理程度以及各方面的差异而...

  •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澄清谬误,儒家新解
  • 答:像这样的误会有太多。大部分人对儒家仍停留在老印象里,缺乏正确认知。《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主要就是澄清谬误,为儒家思想作新解。《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是傅佩荣在台大的公开课讲稿整理而来。傅佩荣是祖籍上海的台大教授,曾在西方做过教授和讲师。学贯中西,数十年潜心研究中西哲学,近年致力于普...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
  • 答:把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咱们翻开历史就不难解释。孔孟之道,有的朋友讲的好,是为政权者服务的。这个政权者,来自于民间的,大众的,造福于民间的大众的历经最长的历史年代,当属唐朝。唐朝,对于儒 学精神是非常恭维和崇敬的。仁,义,礼,智,信,也包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孔孟文化的糟粕部分~只要孔孟的,不是整个儒家。作业,很急的,坚决拥护者...
  • 答:孔孟的“礼”恰恰是其致命伤,不好说是糟粕,应是时代局限造成的先天缺失吧。 《大学》里有这么一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格物致知;2、知而后诚;3、诚则心正;4、正心修身;5、齐家;6、治国;7、...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
  • 答: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孔孟之道”是害人的?因为“孔孟之道”确实是害人的,其害死了“农夫和蛇”中的农夫,而且还差一点害死了“东郭先生和狼”中的东郭先生。具体“孔孟之道”如何?咱也不能人云亦云是吧!只有认认真真品读一下他们的思想,一切不就水落石出了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把他们的“...


    网友点评:

    江真琼17091015887:   孔孟的故事!急需! -
    库车县1162回复: 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

    江真琼17091015887:   论语中的表示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人被误解的时候也许我们无力改� -
    库车县1162回复: 对于误会是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来消除的,也不存在改正问题,因为误会不是自己有错,没有错也就不存在改正问题.《论语》也没有表示“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人被误解的时候也许我们无力改”这样的内容,对于他人的不了解或者不了解,孔子的意见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江真琼17091015887:   孔 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 -
    库车县1162回复: [答案] 1.①在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而孟子则是“凡事紧张”.②在对人性看法方面,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③对“礼”的看法上,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

    江真琼17091015887:   结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理想,中国的乡土社会与孔孟思想有何联系 -
    库车县1162回复: 孔孟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自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被作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也正因此,孟子的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对孔子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江真琼17091015887:   孔子孟子的故事 -
    库车县1162回复: 孔子: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

    江真琼17091015887:   孟子与孔子并称 -
    库车县1162回复: 并称孔孟.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