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观书有感其二道理简短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观书有感其二意思?
  • 答: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全文: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翻译: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

  • 读书有感宋朱熹其一和其二的诗意是什么?
  • 答:其一诗意: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其二诗意:第二首诗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翻译:其一:半...

  • 朱熹 观书有感 其二 翻译
  • 答: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 我想问一下观书有感其二的诗意解释
  • 答: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全诗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观书有感·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

  • 《观书有感二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 答:《观书有感二首》 1、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2、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3、...

  • 观书有感其二的诗意是什么
  • 答:当时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为避权臣韩_胄之祸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朱熹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观书有感·其二》的赏析全诗借助形象喻理,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了什么道理
  • 答:意思为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蕴含了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出处为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

  • 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 答:《观书有感》其一、其二的共同点是:都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治学道理。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

  • 观书有感其二中说明读书只要讲究方法,才能不白马费力气的诗句是什么...
  • 答:观书有感其二中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的诗句是: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观书有感》 告诫我们什么道理?
  • 答:《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南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编辑本段]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


    网友点评:

    萧影壮18628079327:   《观书有感》的后两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疏附县2017回复: 我们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萧影壮18628079327:   朱熹的观书有感之二中作者想说明什么? -
    疏附县2017回复: 朱熹〈观书有感之一〉 【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译】这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打开镜匣中的镜子,在镜子中可以明显地映照出天色和浮云的移动.如果问它怎麽这样地清澈?因为有...

    萧影壮18628079327:   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阐释的哲理是什么? -
    疏附县2017回复: 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是寓物说理的不朽之作,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其一,把“半亩方塘一鉴开”比作所读的书,把“天光云影共徘徊”比作书中的丰富的内容,把“源头活水”比作新鲜知识.劝人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新的养料.其二:可以理解为知识越丰富,学问越渊博,书就越容易读懂,问题就容易解决.也可以理解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到一定时候,意思会豁然明白.

    萧影壮18628079327:   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寄托了一个什么道理?
    疏附县2017回复: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地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第二首诗叙述今日之情形比喻入诗,涨潮之境昨夜江边春水生春水喻读通书,能一以贯之比喻顺境蒙冲巨舰一毛轻喻读通书,无所滞碍今昔对比说昔日之情向来枉费推移力喻读不通书之苦境说今日之境此日中流自在行喻读通书之乐境.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