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感悟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学而第一16(患不知人也)
  • 答:【章旨】: 本章是学而篇的最后一章,让我们清晰在求学之路上要始终以内求为本,修身为本,学之、习之、证之,志于道,不断向着圣人的方向而非世人的眼光前行。同时要保持一颗清静心,无论是选人、用人、育人还是择友,凡是要与人交往,皆要有一颗明辨正邪、是非的能力。能自知也能知人。 【语译】: 孔子说:“不...

  • 刘继陶的故事里悟出什么儒商之道
  • 答:以和为贵的儒商哲学。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的、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沦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孔子的弟子也曾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刘继陶是巴县(今重庆市)磁器口人,清末重庆巨商,重庆近代第一个百万富翁。

  • 7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10课中心思想
  • 答:学而篇第一 【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读弟子规有感 300字左右
  • 答: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中庸》解读系列—第一篇:悟与证,感悟“中”的哲学思想
  • 答: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文意解释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后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本章是《中庸》的开篇第一章,是整个《中庸》提纲挈领...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一篇给了我们什么感悟?
  • 答:感悟:篇中,主人公陈仲举新官上任到郡里没有直接就前往当地府邸,而是先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士儒徐孺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贤人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即使身处高位,在贤人面前也能放低自己的身位,向优秀的人看齐和学习。《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一篇:【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

  • 论语学而篇第二则的体会
  • 答:论语学而篇第二则的体会要求大概能读三分钟左右的字数,各位大虾们帮帮忙吧!!!... 论语学而篇第二则的体会 要求大概能读三分钟左右的字数,各位大虾们 帮帮忙吧 !!!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侵犯著作权如何界定?匿名用户 2013-09-13 展开全部 论语心得体会《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

  • 我读《陶行知谈教育》——第1章 教学合一
  • 答:这本书开篇就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在教学合一中阐述了此理论提出的理由,即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对现在的教育有着很大影响。下面我将根据陶行知先生所讲的这三点说一说我的感悟与收获。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

  • 读《羊皮卷》第二卷第一章的感悟
  • 答:文/付朝兰 《羊皮卷》第二卷第一章,积极心态的力量——改变从自己开始。文中讲人生可以篇华美的诗章,迎着旭日和风赞颂美好的一切:人生可以沉浸在哀婉的咏叹中,只有灰烬与寒冬相伴。你会选择哪一种?积极向上,或是消极抑郁?为了你的家人,以及你心中渴求的绚烂光环,你必须奋发有为,而让种种阴郁...

  •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以及感想5篇
  • 答:喜欢看的同学们,有何心得感悟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写自己的 读后感 以及心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以及感想,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朝花夕拾相关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的优美语句 朝花夕拾名言名句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概括 鲁迅朝花夕拾的作品 朝花夕拾读后收获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一】...


    网友点评:

    劳俩虹17227495514:   论语.学而篇我懂得了什么.各位帮帮忙,急!急!急! -
    未央区2273回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劳俩虹17227495514:   论语学而篇每章的思想 -
    未央区2273回复: 1.道千乘之国······ :概括:主要是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在孔子看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都要取信于民,都要倡导节俭,尽量减轻百姓苦难. 读后感:我觉得我们也可以用于现代,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依赖于对于手下的人和物的合理...

    劳俩虹17227495514:   《论语*学而》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谈君子的修养之一...不少于150字 -
    未央区2273回复: 《论语》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人家是无心犯下的错,我们何必去愤怒呢?如果别人是存心去犯错,我们的愤怒和不顺眼,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可见,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还不够,是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没有能力帮到人家.如此看来,与其拿别人的错误让自己生气,惩罚自己,到处散播自己的不满情绪,不如拿这个时间,精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涵养.当然,这个提升的过程对末学来说很辛苦,因为末学尝试到今天,也只是一个口头禅的小人而已.

    劳俩虹1722749551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体会不亦君子乎的体会谁有啊? -
    未央区2273回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首章:学而第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从自我体验中得到乐趣,类似发烧友的自得其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