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12章按哪三类来分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分成三类:'学习方法2学习态元灭3为人处世之道_百度...
  • 答:【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1【方法】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

  • 论语十二章分为哪三类
  • 答:论语十二章分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类。《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

  • 论语十二章分哪三类?
  • 答: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

  • 《论语》十二章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答:《论语》十二章为"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主要介绍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为人处事以及珍惜时间等方面的经典论述。1、学习态度:(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 总的来说,文中的论语十二章则语录主要讲述哪几个方面内容
  • 答:1【方法】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
  • 答: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节奏划分
  • 答:节奏划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常识
  • 答:4. 《论语》十二章的译文初一 论语》十二章翻译公明中学 蔡思圳←_←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现象
  • 答: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3.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课外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相关?论语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论语》十二章有哪些知识点?
  • 答: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


    网友点评: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运用了排比修辞,分别讲了( ),( ),( )三个方面的内容. -
    禹城市2775回复: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求采纳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的理解 -
    禹城市2775回复: 1、这一则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重点字词: “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习”有两种说法:复习;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指的意思. “人”是别人的意思. 3、翻译: 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禹城市2775回复: [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2. C 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分 析:此题考查的是...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十二章第三则“贤哉,回也”运用了哪种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禹城市2775回复: [答案] 判断句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简介 - 《论语》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禹城市2775回复: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蒋闵园15140639990:   论语十二章曾子所说的三件事是指什么? -
    禹城市2775回复: 《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了《论语.学而》曾子说过的一段话,即“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所说的三件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