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读资治通鉴的人聪明吗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为什么说读资治通鉴的人很可怕
  • 答: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生动详细地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整整1362年的历史。整部作品,体例严谨,史料充实,文笔生动,既包含跌宕起伏的朝代变更,也有帝王将相的为政治国策略,还有英雄豪杰的待人处事之道。也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都将它作为人生必读的案头书。资治通鉴:《资治...

  • 情商低的人读资治通鉴的后果
  • 答:情商低的人读资治通鉴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存在偏差,情绪化程度较高,容易被情绪主导而影响判断力等。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富有历史价值的编年体通史,其中记载了自周朝到南宋的历史事件。如果情商低的人阅读这部书,可能会因为过于情绪化而无法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容易...

  • 读资治通鉴的人可怕吗
  • 答:读资治通鉴的人并不可怕,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和涵养的人才会读这些史书

  • 司马光的人物评价
  • 答: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

  • 读资治通鉴的人的气质
  • 答:然而,没有文化底蕴的精髓终究是靠不住的。如果智慧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术,那么对提升一个人的修养也太单一了。智慧精髓的根源是文化,智慧精髓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就如《资治通鉴》语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中国的智慧精髓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

  • 有什么书看了能让人变聪明?
  • 答:毫无疑问,这两者都是聪明人。情商上的聪明则指一个人在与人相处、交际方面会很自然地、很习惯地让他人感到舒适,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或者乐于亲近,愿意与这个人一起共事、共享资源。情商上的聪明也分天生和后天的。有人小时候就很可爱,聪明伶俐,长辈们喜欢;有人天生木讷,但为人处世很有节制,...

  • 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 答:司马光向司马迁学习,在每个历史故事后面加上自己的评价,侧重点在于表现帝王将相如何治国理政,待人处事,希望皇帝能够正身修己,成为明君。宋英宗看到这本书的其中两册觉得写的不错,特别为司马光开设了书局,让他专心写作,宋英宗即位后,司马光基本快写完了,皇帝特别给此书赐名《资治通鉴》,并特别...

  • 看资治通鉴的人都很厉害吗
  • 答:资治通鉴是中国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地位与史记相当,厉害不厉害不好说,但除了历史科研工作者和够级别的爱好者,极少会有人通读它。

  • 情商低的人读资治通鉴的后果
  • 答:情商低的人读资治通鉴的后果有情绪波动或情绪失控,造成不良影响。1、没有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受到书中描述的暴力、战争、灾害等场景的刺激,导致情绪波动或情绪失控。2、不能正确理解史实和历史背景,会对历史事件产生误解和偏见,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 读《资治通鉴》三遍以上的人,怎么评价他们
  • 答:《资治通鉴》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至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般编年史,贯古通今,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显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历史文学,约300万字。泱泱华夏千年历史,史书之长历任王储不可能读得完,所以司马光将历时中的经验总结编纂进献给皇帝,...


    网友点评:

    干科裴19547795815:   资治通鉴可信吗? -
    若羌县1884回复: 可靠不可靠是相对的. 比起其他野史、逸史来说,资治通鉴是相当可靠的,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当其他史料与其相悖时,一般应当以资治通鉴为准. 但如果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资治通鉴是相当不可靠的,毕竟资治通鉴也是人写的,...

    干科裴19547795815:   傻子还能变聪明吗 -
    若羌县1884回复: 看了你问的问题,我也很郁闷,笨人变聪明是有可能的,除了上面那位说的有规律的以外,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勤奋,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勤能补拙吗,现实就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聪明的人,记得快,忘得也快,笨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我比较欣赏后一种,原因就是扎实).......所以笨人有笨人的的好处,聪明人有聪明人的烦恼,你不必羡慕聪明人,也不必嘲笑笨人,因为最后获得成功的往往都是那些爱用功的“笨”人.额...........好像有点跑题了,哈 不过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明白就好.

    干科裴19547795815:   读资治通鉴有什么好处
    若羌县1884回复: ①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历史知识,加强道德修养②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以史为鉴,注意不犯过去的错误,以明得失,以知未来③对于历史而言:和史记的地位并列,记载客观翔实,具有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