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谈谈对苏轼的认识400字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我心中的苏轼作文
  • 答:我想: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苏轼这个“全才”可不是浪得虚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等。 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忠心报国的人,他在经历无数次朝廷对他的打击后还能一心向着朝廷,想要报效祖国、为国立功,他的这一愿望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 我读苏轼作文
  • 答:而我对苏轼的了解还是在小时候。 第一次认识苏轼是在小时候。那是爷爷总是教我念一些诗词,读熟了以后再背下来。我接触到苏轼也只是因为背诗的时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背他的《题西林壁》时,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题西林壁》苏轼”然后背完全诗。我觉得苏轼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为年龄小吧。 上了...

  • 以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作文400字
  • 答:我认识的苏轼 承认自己对古诗古词研究不深,读过的诗词也不算多,但我却喜欢一种感觉,当自己读到一句词的同时心中会掀起和作者相同心绪的感动,涌起一种超越年代的共鸣时,我会抑制不住的大笑、或痛哭或无言以对的静默。我从不把自己当做了解大千的志士,只是偶然之间我对自己的见解所给予的动力。有...

  •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5篇】
  • 答: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苏东坡的诗词,可对他真正的认识,还来源于今年暑假,一本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使我对苏东坡的生平、学识、志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曾经在我眼中,苏东坡是以他的诗词闻名中外,《水调歌头》、《浣溪沙》等作品名垂千古。他热爱祖国,走遍河山,就如他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 我是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的欣喜之情,来阅读《苏东坡传》的。 苏的才华,自不必浅学评价了,至于“脚踏东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其名也早已贯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给古人做的传记,我以前也读过几本,然而大都工于学术,读起来如同面对戴着瓶底厚眼镜的老学究,压抑之余,兴味寡然...

  • 《苏东坡传》读后感500字
  • 答:看完王水照老师的这本《苏轼传》,感慨良多。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我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是最喜爱的一位,此次翻开这本传记,自然主要是因为对传主的爱戴,当然和优秀的文笔也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屋内,我从朋友的书袋内掏出这本书,赫然三个隽秀的字映入眼帘:苏轼传。朴素而清新淡雅的封面,...

  •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400字
  • 答:1.《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400字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

  • 1000字的我眼中的苏轼
  • 答: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其实,苏东坡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的。他曾在雪堆的墙上门上,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

  • 你对苏轼有什么认识与评价?
  • 答:读《文赤壁》结合学过知识 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评价 100字左右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他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这些以东坡为名的什件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记载,也可以在百姓中听到传说,何故?苏...

  • 认识苏轼
  • 答:苏轼这个人还很有趣,与佛印对谈的故事我可以笑很久。而且他率性洒脱,乐观积极,热爱生活。后来我发现我的对苏轼的认知还是相当浅薄的。对象说,苏轼一生就干了五件事,写诗、被流放、吃好吃的、腻歪张怀民、等自己老弟捞他。我看到这个的时候也笑到了,后来也去网上搜查,好吧,我这才真正的了解了...


    网友点评:

    浦纪选13638976961:   对苏轼说一段话,赞美赞美他,不多于400,文采一般就行 -
    酒泉市1110回复: [答案] 要是太长,可以省略一些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

    浦纪选13638976961:   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简要评价.100字左右 -
    酒泉市1110回复: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