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赤壁赋中的儒家道家思想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对前后赤壁赋的理解
  • 答:苏东坡于元丰五年写下了不朽的《赤壁赋》;同年阴历十月又与两位朋友同游赤壁,已是深秋季节,霜露纷飞,已与之前盛夏之境大不相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自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于是又写了一篇千股不朽的名作:后赤壁赋。谁优谁劣, 到是不用如此执着,各有洞天,自有...

  • 《后赤壁赋》说课稿
  • 答:梦中道士化鹤——追求超然物外(道家) “笑”“悟”(禅意) 不见:1、超脱 2、迷茫(儒家) 3、空人生如梦 教后总结 近来市教研活动推广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我们高二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也尝试备课组内实行同课异构,讲授《后赤壁赋》备课组成员一起研读教材,设计一个共用的教案母版,商定文本的重难点及教学的基...

  • 后赤壁赋的翻译
  • 答: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后赤壁赋》是《前...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异同?
  • 答: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2、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

  • 前、后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 答: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

  • 求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 答: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

  • 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异同
  • 答: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

  • 问一下,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区别,要在修辞,主旨和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
  • 答:他在元丰五年那个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里所写下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不仅反映了他思想境界的转化,也反映了他创作风格的新变,成为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文赋一体新高度的重要作品。一、变化的结构和不同的创作心态文赋作为宋朝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事实上是多种文体的“嫁接物”。它大体以散文语言...

  • 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各是什么...
  • 答:孟子:儒家 战国 民贵君轻、仁政、性本善老子:道家 春秋 清静无为墨子:墨家 战国 非攻兼爱韩非子:法家 战国 法治(注意不是法制)首先说一下儒家:引用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儒家的“礼治...


    网友点评:

    游英荀18058226179:   赤壁赋 为什么客悲 -
    扎兰屯市2876回复: 悲观是因为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一贬再贬,其实苏轼不是特别的悲观,看文章,可得知他超脱了,在他身上,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出世思想相结合,苏轼很豪放的,哀而不伤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

    游英荀18058226179:   后赤壁赋中讲到的道理及有关的例子?
    扎兰屯市2876回复: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文中的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 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志,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

    游英荀18058226179:   阅读《后赤壁赋》,回答下列问题. (1)《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情感的脉络是怎样的? - ______ - (2)文中的... -
    扎兰屯市2876回复: [答案] (1)乐-悲-惆怅迷茫.游前(第1节)写乐,语调舒缓轻快、优游自在.游中(第2~3节)写悲,景非昔比,山景阴森险峻,... 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人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