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是什么意思?
  • 答:【出处】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漼》。【道理】这两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比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专一,再远的路程也可达到,再艰巨的事业也可获得成功。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朝三暮四,...

  • 长安的古诗
  • 答:《不第后赋菊》唐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登科后》唐 ·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

  • 关于长安夜晚的诗句
  • 答: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 2.关于长安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 初唐时关于长安的诗句
  • 答: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关于长安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

  • 李白最凄凉的一首诗
  • 答:而这首诗,就作于李白被贬谪的路上。“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意思是,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这首诗写于...

  • 关于陕西的送别诗句
  • 答: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唐 李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

  • 有关长安的诗词
  • 答: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长安古意 [作者] 卢照邻[朝代] 唐 长安大道...

  • 西北望长安的翻译是什么
  • 答: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解释: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诗词名称:《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

  • 赞美西安的美句
  • 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0、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11、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

  • 黄鹤楼的诗意
  • 答: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


    网友点评:

    冷茅钢19366439041:   晋元帝因问明帝:“汝意为长安何如日远?”.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出自哪里?求翻译 -
    昭觉县2903回复: [答案] 出自《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

    冷茅钢19366439041:   晋明帝数岁.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各位同胞们,帮帮忙啊!急用啊! -
    昭觉县2903回复: [答案] 《世说新语》“夙慧篇”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

    冷茅钢19366439041: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昭觉县2903回复: 诗句出自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

    冷茅钢19366439041:   晋明帝 举目见日 不见长安的回答含蓄委婉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昭觉县2903回复: [答案] 抬头可以看到天上的太阳,却看不到(当年的)长安城,指时间一去不复返,太阳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变

    冷茅钢19366439041:   日近长安远文言文翻译 -
    昭觉县2903回复: 晋明帝(司马绍)几岁时,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盖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元帝感到惊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并又重新问他,他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吃惊脸变色说:“你怎么跟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看得见太阳,看不见长安.”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