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郑板桥诗词《题竹兰诗》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写竹与兰的诗句
  • 答: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题 画 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二,写竹的诗:霜筠亭 【宋】...

  • 关于书画乐趣的诗句
  • 答:8.描写书法的诗句 1,郑板桥 《题竹兰诗》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2,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3,杜甫《饮中八仙歌》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

  • 写出其中两句赞美兰、竹、石的诗句
  • 答:《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 郑板桥兰竹石诗句
  • 答: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65633933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6.关于郑板桥的诗句 1、《...

  • 关于梅、兰、竹、菊的诗
  • 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元.张羽《咏兰叶》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题墨竹图》东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花卉许同栽。——郑燮 ...

  • 介绍郑板桥关于描写竹子的诗句(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
  • 答:2、《新竹》 【清】郑燮(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

  •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出自那首诗
  • 答:“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出自郑板桥的对联。

  • 关于写地方志诗句
  • 答:5.描写书法的诗句 1,郑板桥 《题竹兰诗》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2,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3,杜甫《饮中八仙歌》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

  • 关于临摹的诗句
  • 答:6.《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描写书法的诗句 1,郑板桥 《题竹兰诗》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2,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

  • 郑板桥关于写的关于竹的诗句
  • 答:1.关于郑板桥的描写竹子的诗 1、《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代: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释义: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2、《题画竹》清代:郑燮 秋风昨夜渡...


    网友点评:

    柴谭砍19893785877:   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原诗 -
    徐闻县2586回复: 这首诗的原意是:新竹子高于老竹子,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老竹子的催生与滋润,等到第二年新竹变成了老竹,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竹子才能一年比一年多,一棵比一棵高,最终形成了成片的竹海.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十丈龙孙绕凤池: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柴谭砍19893785877:   题画兰的大致意思,这首诗赞颂的兰花怎样 -
    徐闻县2586回复: 题画兰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

    柴谭砍19893785877:   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
    徐闻县2586回复: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

    柴谭砍19893785877:   郑板桥的题画诗郑板桥善画竹写诗,你知道他写过的一首有名的“题画诗”吗?这首诗的题目是《 》,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徐闻县2586回复: [答案]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