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重耳和狐偃在逃难的故事

2024-05-22来源:本站编辑

  • 公子重耳避祸逃亡的故事
  • 答:重耳、狐毛、狐偃三人跑到翟国,翟国的国君先是做了个梦,梦到有苍龙蟠在城头上,早晨醒来有人来报晋国公子重耳来到,翟启认为这是应了梦,很高兴地接受了他们。不长时间,城下又有几辆小车追到,喊着让开城门。因为叫得急,重耳怀疑是追兵来到了,就叫城上放箭,城下大喊:我们不是追兵,是想追随公子的晋...

  • 扩写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的故事是什么?
  • 答:这时,一位老者从屋里走出来,村民们纷纷站起来,似乎对他很尊敬。那位老者递给狐偃一捧土块,“来,吃这个吧!”狐偃惊愕,可老者脸上无半点虚假。重耳大怒,脸色阴沉,扬起鞭子就要朝老者打下去。可狐偃赶忙把重耳拦住,贴着他的耳朵轻声说:“公子,这可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土地啊!是上天在暗示我们啊!...

  • 晋公子重耳逃亡的一故事 背景
  • 答: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没有要到饭吃,重尔几乎饿昏,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了一罐肉汤,重耳...

  • 古文《晋公子重耳之亡》翻译
  • 答: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

  • 瞒天过海的故事
  • 答:1、齐姜氏乘醉遣夫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难)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二十辆车和相应数量的马匹。重耳(在齐国六年)对这种生活很满足。(根本忘记了复国为君的理想。齐桓公去世后,众公子争权夺位,使齐国陷入内乱之中。及齐孝公嗣位,诸侯多与齐不睦。)跟随重耳身边的(狐偃...

  •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 答: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

  • 重耳难逃扩写作文300字
  • 答:1. 重耳的故事扩写 暮色快要降临了,西边的夕阳红的鲜艳,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行驶着一队人马,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们。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马车颠得左摇右晃。耳边是早已听惯了的马车轮子吱吱扭扭的噪音,重耳瞪直了眼呆看着天空。 一群鸟从他头顶上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

  • 在历史故事中,《重耳落难》和《重耳归国》讲述的故事内容是什么?_百度...
  • 答:《重耳落难》的故事内容:骊姬诬陷重耳与申生合谋,参与了下毒谋害晋献公一事, 献公要杀重耳。重耳逃回母国狄,一住十二年。后来晋惠公派人人狄追杀重耳,重耳只好逃往齐国。路过卫国时,卫文公见重耳年已五十,头发花白,不但不礼遇,反而羞辱了他。一行人忍饥前行,看见几个农民正在田里吃饭,重耳...

  • 重耳的故事有哪些扩写的?
  • 答:1. 重耳的故事扩写 暮色快要降临了,西边的夕阳红的鲜艳,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行驶着一队人马,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们。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马车颠得左摇右晃。耳边是早已听惯了的马车轮子吱吱扭扭的噪音,重耳瞪直了眼呆看着天空。 一群鸟从他头顶上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

  • 饱不忘饥的启示
  • 答:更值得珍惜。典故赏析:文章主要描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当上国君之前被人追杀而逃难的故事。重耳这一班人在逃难时,不仅穿不暖、吃不饱,还被人侮辱过。最后,在秦王秦穆公的支持下,当上了国君。在坐船回国时,随行的一些人未得富贵,先忘贫贱。经狐偃指出后,公子重耳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网友点评:

    厍娟要18948086539:   关于忍与争 的历史典故 -
    铜陵市2202回复: 重耳逃亡的典故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

    厍娟要18948086539:   土地与一个古人的故事 -
    铜陵市2202回复: 这是晋文公重耳在出逃的时候发生的故事原文如下: 重耳之亡 《左 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②也,晋人伐诸蒲城③.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④,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⑤,于是乎得人⑥;于是乎得人⑥;有人而校⑦,罪...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