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宣王采纳孟子的建议了吗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仁政为何难以推行?
  • 答:这都是人的生物性,而孔子孟子主张让人从生物性中超拔出来,但同时孟子又没有否认生物性,你可以继续你的好色和好货,你要在好钱和好色的同时与民同乐。那么齐宣王会采纳孟子的建议吗?其实欺骗我自己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做不到,从人性本身来讲本身就很难以做到,所以齐宣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主张为什么说服了齐宣王,但是秦始皇还是用霸道统 ...
  • 答:孟子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而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他的主张的核心是置民以足够的恒产,包括土地和住宅。当时土地私有,国君不可能无偿剥夺各级贵族的土地分给穷人。国君又无法用赎买的方法先把土地公有,再发给穷人。所以孟子其实是画了个美好的大饼。务实的君王不可能采用他的主张。

  • 孟子第八课(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十二节+齐人伐燕,杀人乎,救人乎?)_百度...
  • 答: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5.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7.11与大家共修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十二节,原文如下: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 齐宣王为何不会采用孟子的策略?
  • 答: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当然,有很多执政的君王,但是就算一个君王在位,他们也依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朝代会不会断送于他的手中?并且如何让这个国家有着更好的发展?如何让这个朝代世世代代的保持下去呢?为此,天下的读书人以及国军可谓是想尽了办法,把孔子开创的儒家,也就提倡推行仁政,...

  • 有关嗟来之食辩论会的资料
  • 答:启示 “不食嗟来之食”出自《孟子》一书。因为齐宣王不采纳孟子的仁政主张,孟子气愤而去,齐王派使者挽留孟子。孟子慷慨陈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又讲乞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体现了战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独立人格。现在意保留原意,指有骨气的人拒绝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 缘木求鱼中孟子说服齐宣王原文?
  • 答:孟子继续问:“您吃着美味的食物,穿着轻暖的衣服,有艳丽的色彩可看,有美妙的音乐可听,还有奴仆听你差遣。您手下的臣子都在为你尽心工作,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答道:“当然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这么说,我就知道您的最大愿望了,您是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

  • 孟子见齐宣王进谏 孟子谓齐宣王曰的故事
  • 答:齐宣王嘴上不说,心里接受孟子的纳谏。 齐宣王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狩猎场不比周王的大,但是百姓却不满意,孟子告诉他要与民同乐,和民分享,这样才是造福百姓的表现。 在齐宣王到社山打猎的时候闾丘想齐宣王建议招纳贤士,完善法律;打开国库,救济百姓;颁布法令,尊老爱幼。齐宣王听了很是感慨还想要让闾丘作自己的...

  •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猜猜最早讲的是什么故事?
  • 答:下棋。“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宽容大度,该退让时就主动退让,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要把事做绝。这句话实际出自宋代俞文豹所著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具体成语故事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

  • 孟子每次都能说服齐宣王,为什么齐宣王最终还是没推行仁政?
  • 答:孟子告诉齐宣王,你不忍心看着一头牛被杀了献给钟,所以你要用羊来代替它。别人

  • 孟子答齐宣王问
  • 答:《荀子·大略》:“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风俗通义·穷通》:“(孟子)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31 19 泪痕春雨 采纳率:11% 擅长: 电影 动漫 ...


    网友点评:

    充缪炭13483332696: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浑源县909回复: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强调“仁政”,即政治应该以仁爱为核心,追求人类的幸福和利益.在《孟子》中,有一段关于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的故事,这段故事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可鉴之处,包括:1. 坚持正确的理念和信...

    充缪炭13483332696:   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给齐宣王的建议凸现了他什么思想?〉 你如何评价孟子的这种思想 -
    浑源县909回复: 民本对于稳定统治,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充缪炭13483332696: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品读感悟
    浑源县909回复: 本文是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 这样才能天下归心.文章雄辩有气势,先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然后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先王的出游是与工作相结合的,为了更好了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国君出游却只是为了自己享乐.晏子要齐景公选择何去何从,景公选择了实行仁政,君臣同乐,这正是孟子对齐宣王的希望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更应当义不容辞的为了国与家努力.

    充缪炭13483332696: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给齐王的建议中有闭关锁国的思想? -
    浑源县909回复: 不是,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小国治理思想,主要是重民,请见下段翻译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

    充缪炭13483332696:   孟子是怎样劝述齐威王放弃称霸之事的? -
    浑源县909回复: 明确: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