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中心论点是什么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答: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点.然后就围绕着这个论点,引类譬喻,例举事实,最后得出结论:只有...

  •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题是什么?
  • 答:《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e799bee5baa6e789...

  •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答:二、层层深入,逻辑严密。这一特点我们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来谈。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第一步: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第二步:引导齐宣王认识到自身有“不忍之心”。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加以阐发。并且认为齐宣王已经有...

  • 《齐桓晋文之事》谈话中孟子提出怎样的主张
  • 答: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 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
  • 答:孟子雄辩的才能,犀利的笔锋,在《齐桓晋文之事》这一章中,也可略见一斑。本文的艺术特点,在于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本文一开头,齐宣王向孟子问霸道齐桓晋文之事,可见他对王天下之道是不大愿意听的。面对着...

  •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
  • 答: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B、何以异?C、树之以桑。D、臣未之闻也。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

  • 齐桓晋文之事最充分体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这一思想的要点主要有几...
  • 答:《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 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
  • 答: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是3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

  •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有哪些?联系课文作答...
  • 答:《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 答: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


    网友点评:

    逄菁乖13081607038:   《齐恒晋文之事反映了孟子》什么散文特色
    西林县2405回复: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能极好的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来谈话.因此本文在写作上比较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而且说理既逻辑严密,又注意形象生动.论述问题时迂回曲折,层层深入,跌宕起伏.多用取譬设喻,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单句和排比句交错使用,既有引经据典之句,更多明白浅显之语,使全文笔势灵活,文词富赡.

    逄菁乖13081607038: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
    西林县2405回复: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

    逄菁乖13081607038:   孔子、孟子、墨子三人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
    西林县2405回复: 一.1.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

    逄菁乖13081607038:   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西林县2405回复: 比喻啊,排比什么的.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