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反驳孟子观点

2024-05-16来源:本站编辑

  • 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最终为何没有采纳孟子建议?
  • 答:《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e799bee5baa6e7898...

  • 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
  • 答:孟子雄辩的才能,犀利的笔锋,在《齐桓晋文之事》这一章中,也可略见一斑。本文的艺术特点,在于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本文一开头,齐宣王向孟子问霸道齐桓晋文之事,可见他对王天下之道是不大愿意听的。面对着这...

  • 《齐桓晋文之事》
  • 答:《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章论证过程中富于的逻辑力量。孟子早知道齐宣王素有图霸之大欲,而无行王政之志向。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仁政思想为什么没有被采用?
  • 答:1.不太符合当时历史条件 2.见效慢 当时各国君主都在忙着争霸,天天打仗,把军事实力放第一位,施仁政排第二,所以孟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采用

  •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事例
  • 答: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事例一: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被称为论辩的典范之作。在孟子和齐王这段经典对话中,偷换概念是他诡辩的手段。二人对话时,孟子说到齐王的政治理想:“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齐王的理想,是缘木求鱼。并举小国...

  • 齐桓晋文之事的分析鉴赏
  • 答:百姓的揣度,宣王的辩解,孟子的分说,交错间杂,曲折起伏,颇有意趣,最终把齐王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上。孟子仍不直说自己的仁政学说,而是以一系列比喻,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要使齐王真正倾心王道,必须根除他心中以霸道得天下的大欲。对此,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是什么,却故意不直说...

  •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的论述有没有漏洞
  • 答: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在篇文言中,可以看出孟子的辩论能力十分高超的,也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睿智。在齐恒晋文之事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也体现了他的风格。

  •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怎样一步步说服?
  • 答:分以下四步:孟子首先巧妙地回避齐宣王所问的“齐桓,晋文之事”,并借机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接着说明齐宣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然后揭示出齐宣王之所大欲,并指出其愿望不可能实现。最后归结到“保民而王”的主张,并阐述实现这一主张的具体措施。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思想,...

  •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哪些思想是现在可以借鉴,的哪些不适?_百度知 ...
  • 答:2、不能与不为之别是为了说明王的“不推恩”不是“不能”而是“不为”3、发政施仁是为王道也达到最终推行自己儒家思想的目的度了 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用了不能和不为几个例问子来引出齐...

  • ...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
  • 答:“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的意思是:“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网友点评:

    游超辉13726797236:   《齐桓晋文之事》谈话中孟子提出怎样的主张 -
    绥德县2086回复: [答案] 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游超辉13726797236:   关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问题
    绥德县2086回复: 《大道之行也》主张的是人和睦、人相爱 、人互助、人人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而孟子提出的只是单纯的人互助.主张的 是一种孝道,一种尊敬长辈及爱护幼童的 道德.

    游超辉13726797236:   齐桓晋文之事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怎样的社会 理想??
    绥德县2086回复: 仁政 以民为本

    游超辉13726797236:   文言文问题关于倒装句式 -
    绥德县2086回复: 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