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句式分析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齐桓晋文之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 答:齐桓晋文之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如下: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3、宾语前置句;定式宾语前置: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未之有也(未有之也)莫之能御也 (莫能御之也);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何...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是什么?
  • 答:“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谓倒装句。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在这个句子中,谓语是“宜乎”,意思是:应该呀。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也”,意思是:爱,吝啬。正常的语序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意思是: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呀。《齐桓晋文之...

  • 齐桓晋文之事特殊句式有哪些?
  • 答:5、主谓倒置句 举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翻译:(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 臣闻之胡龁曰句式是什么?
  • 答:一个省略句,也是一个倒装句中的介宾状语后置句。这句话出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在这个句子中,之字后边省略了介词“于”,所以是省略句,于胡龁,介宾后置状语。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作者生平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

  • 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 答: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如下:1、以“力”与“牛”作喻,说明一个人可以发挥巨大潜力。2、以“明堂”喻“行仁政”的场所,以“猪”“羊”“人”喻“大国”“小国”“民”,3、以“炭”“冰”喻威势,以“父母”“子女”喻君臣关系,以“破瓶”“取水”“倒水”喻刑律之不可更改...

  •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现象
  • 答: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

  •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句式
  • 答: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是省略句。本句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创作年代为战国时期,作者为孟子,作品体裁是散文。其中的特殊句式中,省略句包括: ”有牵牛而过(于...

  • 齐桓晋文之事这段议论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答:(1)以“见舆薪”、“举一羽”比喻保民。意思是保民是轻而易举,力所能及的事。(2)“挟太山以超北海”比喻“不可能”的事,“为长者折枝”比喻轻易可行的事。在文中用以比喻行仁政。3、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

  • 臣未之闻也的句式是什么?
  • 答:《齐桓晋文之事》同类句型1、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2、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3、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4、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

  •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句式是什么?
  • 答: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句式是省略句,可译为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正常句式应为“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省略引进处所的“于”。出自:《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节选: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


    网友点评:

    裘宣盾13585216549:   则民之从之也轻
    瓮安县2295回复: 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 然后在诱导他们走向善良的道路,百姓也就很容易的听从了.<齐桓晋文之事>里的,是孟子劝戒的一段话.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

    裘宣盾13585216549:   高中文言文句式, 例句.、、 -
    瓮安县2295回复: 一、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汝是大家子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裘宣盾13585216549: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瓮安县2295回复: [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裘宣盾13585216549:   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瓮安县2295回复: 比喻啊,排比什么的.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