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名言名句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以羊替牛文言文
  • 答:1. 以牛替羊文言文翻译 以羊替牛原文出处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 答: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

  • 找一些关于善待他人的名言.
  • 答: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4.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装的面具(...

  • 室语不失本心和齐恒晋文之事相似对吗
  • 答:《室语》“不失本心”,和齐桓晋文之事相似,是对的。论述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显然受《孟子·梁惠王(上)》论“齐桓晋文之事”的影响。孟子在此文中以齐宣王在杀牛时“不忍其觳觫”,“故以羊易之”为例劝说其放弃霸图,实行仁政。可见,唐甄是继承了传统的民主思想的光华而又在现实世界...

  • 有“王”“荣”“辉” 三字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 答: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答:但人的麻烦就在于没有自知之明。齐宣王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却一直有个称霸诸侯的野心。孟子与他见面时,正逢他趁燕国的内乱,发兵打败燕国的时候。正因为如此,齐宣王一见到孟子,劈头第一句话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与?”——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的事,你能给我说说吗?...

  • 《孟子 梁惠王上》 全文及其译文是什么
  • 答: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

  • 有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例
  • 答: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

  • 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 答:1、孟子 孟子约于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齐宣王见到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齐宣王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的政治主张却是效法“先王”,实行“仁政”...

  • 关于善待的名言
  • 答:1.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善待他人,即是最善待自己 ---孔子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5.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6. 智慧的艺...


    网友点评:

    吕玉勉15231148040:   学会善待他人的名言,诗句,谚语 -
    华容区835回复: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吕玉勉15231148040:   《齐桓晋文之事》中“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后面一句是什么?
    华容区835回复: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