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描绘的理想社会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怎样一步步说服?
  • 答:分以下四步:孟子首先巧妙地回避齐宣王所问的“齐桓,晋文之事”,并借机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接着说明齐宣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然后揭示出齐宣王之所大欲,并指出其愿望不可能实现。最后归结到“保民而王”的主张,并阐述实现这一主张的具体措施。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思想,...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提出的措施?
  • 答:《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提出的措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的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 齐桓晋文之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 答:《齐桓晋文之事》的核心概念就是说他们会非常的治理国家,然后懂得严于律己

  •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答: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点.然后就围绕着这个论点,引类譬喻,例举事实,最后得出结论:只有...

  •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是谁描绘的理想境界
  • 答: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必须要使他们对上能够孝敬父母,向下能够养活妻子

  • 齐桓晋文之事主要内容
  • 答:2、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 答:那么还是说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的翻译?——翻译为: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选段: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_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

  • ...汉语言文学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答:探讨齐桓晋文霸业的视角,孟子的仁政哲学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展现 齐宣王向孟子询问古代霸业的秘诀,孟子却巧妙地指出,孔子门徒并未详述齐桓、晋文的功绩,使得这些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然而,孟子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保民而王”,强调仁政的实践。他认为,齐宣王的仁慈之心,如同放牛...

  • 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的相同点
  • 答: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解释
  • 答:《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网友点评:

    宇支要17191299977:   孟子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
    闸北区2873回复: [答案]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理想社会的基础,但孟子时处战国,是最为凶险的一个年代.各诸侯国都在想着如何一统天下,温和的儒家思想是无法实现他们的目标的...

    宇支要17191299977:   孟子对理想社会的看法 -
    闸北区2873回复: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宇支要17191299977:   求《孟子》中有关理想社会十则 -
    闸北区2873回复: [答案]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

    宇支要17191299977: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第24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理解(二)答案
    闸北区2873回复: 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宇支要17191299977: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和梁惠王观点的分歧在哪里?孟子描述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
    闸北区2873回复: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