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范滂浩然正气文言文翻译

2024-06-01m.verywind.com
~

1. 跪求范滂浩然正气的译文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

诏书下来后,立即追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驿馆中,伏在床上哭泣。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挂印,想要拉着范滂和他一起逃亡。

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 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又使的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滂告诉母亲说“弟弟范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可以赡养你,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母亲割舍掉不舍我离去的想法,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 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滂跪下来接。没有人不感动的留下眼泪,又要追求长寿,是死得其所的,我跟随先父去了:“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

他回头对儿子说,伏在床上哭泣,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自己关在驿馆中:“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 齐名了,又使的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立即追捕范滂等人。”他的母亲说!”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 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天下这么大,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但是我不作恶。”

经过的人听见了!”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诏书下来后,范滂告诉母亲说“弟弟范博是一个孝敬的人?” 范滂说,说,不要再增添悲伤了,好事是很难兼得的,想要拉着范滂和他一起逃亡。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

让你成为好人,再三拜别而去,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抱着诏书建宁二年,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挂印,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只是母亲割舍掉不舍我离去的想法:‘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他可以赡养你。

郭揖说。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这一定是因为我。

2. 文言文翻译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3. 范滂浩然正气中范滂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

诏书下来后,立即追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驿馆中,伏在床上哭泣。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挂印,想要拉着范滂和他一起逃亡。

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 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又使的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滂告诉母亲说“弟弟范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可以赡养你,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母亲割舍掉不舍我离去的想法,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 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

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不作恶。”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感动的留下眼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4. 高中选修文言文《范滂传 》翻译 速求

范流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有廉洁的节操、高尚的品质,被州里的人所佩服,连续被举荐为孝廉、光禄。、

(后来)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入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拿着大家的意见去拜访陈蕃,陈蕃却不接见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太守宗资先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请求朝廷任命范汾为功曹,并处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都不与他们交往。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涤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颂,是达官贵友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因为.李颂的缘故向宗资先请求,宗资先任命他做了小官,范滂却、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宗资先十分生气,把怒气转嫁到书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是一个清廉公正,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去锯断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汾是无法改变他的想法的。”宗资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怨恨的矛头指向范汾的,他们竟然都指责范汾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范房的同党。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匀党之人。诏书下来后,立即逮捕范汾等人。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旅馆中,伏在床上哭泣。范房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拿出官印,想要拉着范汾和他一起死。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范汾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呢,又使得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汾告诉母亲说:“弟弟仲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赡养你们,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亲大人要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汾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侮,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没有做不好的事。”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感动的流下眼泪,这一年范汾三十三岁。

5. 文天祥《正气歌》的翻译

我被囚禁在大都,关在一间土牢里,这土牢有宽八尺,深约三丈二尺,独扇门又低又小,窗户又短又窄,地势低洼而黑暗。

在这炎炎夏日,各种气味聚集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汇到这里,床铺和桌子都浮了起来,这就是水气;大雨后满室泥泞,大半天中都是水泡蒸发流动著,这就是土气;天气忽然转晴而灿热起来,通风口四面堵塞,这就是日气;在屋檐下升火烧饭,使室内更加炎热,这就是火气;寄存在仓库内的米粮腐烂了,臭气四溢,阵阵逼人,这就是米气;囚犯肩并肩的挤著,发出腥臊般的恶臭,这就是人气;有时从厕所、死屍、烂鼠等飘来各种恶臭,这就是秽气。这几种气味加起来,遇到它的人很少不会病倒的。

而身体衰弱的我,生活在这里,到现在已经二年了,很侥幸的没有生病,这大概是有修养的功夫才能如此吧: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修养的是什麽?大概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善於培养我盛大的正气。」这土牢中有七种恶气,我的浩然正气只有一种,用我这股正气抵抗那七种恶气,我还怕什麽呢!何况浩然之气是天地间的正气啊!於是作正气歌一首。

6. 古文翻译 关于范滂

题名: 范滂传 作者: 范晔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传记 其它 正文 原文 原文 范滂传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

少厉清节③,为州里所服④,举孝廉、光禄四行⑤。时冀州饥荒⑥,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⑦,案察之⑧。

滂登车揽辔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⑩。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污(12),望风解印绶去(13)。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14)。 迁光禄勋主事(15)。

时陈蕃为光禄勋(16),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17)。郭林宗闻而让蕃曰(18):"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1)?"藩乃谢焉(22)。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23)。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25)。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27),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8)!间以会日迫促(29),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30),方更参实(31)。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32)。

"吏不能诘(33)。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35),请署功曹(36),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37),不与共朝(38)。显荐异节(39),抽拔幽陋(40)。

滂外甥西平李颂(41),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42),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43)。

资迁怒(44),捶书佐朱零(45)。零仰曰(46):"范滂清裁(47),犹以利刃齿腐朽(48)。

今日宁受笞死(49),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51),滂坐系黄门北寺狱(52)。

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53)。"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婴病(56),乃请先就格(57),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58)。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59),滂等皆三木囊头(60),暴于阶下(61)。馀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62)。

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63),而共造部党(64),自相褒举(65),评论朝廷,虚构无端(66),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67),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68),'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69),。

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70)。"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73),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74)。

乃得并解桎梏(75)。 滂后事释(76),南归。

始发京师(77),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78)。同囚乡人殷陶、黄穆(79),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80)。"遂遁还乡里。

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諝理之(81)。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諝而不为谢(82)。

或有让滂者(83),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84)。"竟无所言。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85),抱诏书,闭传舍(86),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88)。滂白母曰(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91),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95):"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96),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论曰(97):李膺振拔污险之中(98),蕴义生风(99),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100),立廉尚以振贵□(101),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102),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103),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

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04)!"注释 注释 ①本篇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

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

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

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磨炼。

④。

7. 文言文《范滂》阅读答案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 *** 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以其境过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诣狱 ⑷引与俱亡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分)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7.(2分)B(因为) 8.(2分)C(并非主动揭发,而是受诏奉命。) 9.(4分)①情绪激昂的样子 ②原因,缘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个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2分)(臧污、望风、解印绶)⑵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3分)(举、自、奸暴、岂、以、污)。

8. 南皮许南京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于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

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掷烛仆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

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惟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注释:

①南皮:地名,在河北省的东南部

②谛视:仔细地看。谛,仔细

③股栗:大腿颤抖

④苦:愁

⑤拊:拍打

⑥海上有逐臭之夫:据《吕氏春秋·遇合》记载:有一人身上奇臭,妻子兄弟亲戚朋友都不让他住,只得独自迁居海边。不料海边却有一人偏偏爱闻他身上的臭气,日夜紧跟着他不愿离去。后人即以海上逐臭之夫代指嗜臭成癖的人。

⑦试:揩、擦

翻译:

南皮地区有个许南金先生,很有胆量。在僧人的寺庙里读书,和一个朋友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看见北边的墙壁上燃起了两把火,仔细看,一个人的脸出现在墙壁中,大小像簸箕一样,两把火炬是他的目光。朋友大腿发抖,好像要昏死过去。南金披上衣服慢慢起来说:“正想要读书,发愁蜡烛没有了,你来太好了。”于是拿起一本书背对着那脸而坐,开始朗诵起来。没读几页,那两个目光渐渐隐去了,南金摸着墙壁呼他出来,也没有出来。

先生有一天去上厕所,一个小书童拿了蜡烛跟随着。那个脸突然从地上冒出来,对许南金笑。书童扔了蜡烛扑在地上,先生立即拾起蜡烛放在那个怪物的头上,说:“蜡烛正好没有烛台,你来又太好了。”怪物抬着头看不动,先生说:“你哪里不好去,而在这里呢?海上有嗜臭成癖的人,难道就是你吗?不可以辜负了你的来意。”立即拿脏纸擦怪物的口。怪物大吐,大吼了几声,弄灭了蜡烛不见了。从那以后也不再看见了。

先生曾经说:“鬼魅都是真的有的,也有时会遇见他,只要生平检点,没有不可以面对鬼魅人,那么你的心志也不会被动摇了。”



  • 宋史苏东坡传文言文翻译
  • 答: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

  • 凝浩然正气 法古今完人原文及翻译,凝浩然正气 法古今完人原文及翻译
  • 答:[译文]孝子和忠臣,都是集中了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凝聚而成,受到上天的钟爱,所以连鬼神都会爱惜他们。古代圣贤们留下的经书典籍,维系着古今社会发展的命脉,那些杰出的人物都是靠着圣贤书中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而成为杰出的人。[评论]浩然正气,本来人人皆有。一般人常因利欲熏心,不知道涵养自己的...

  • 文言文浩然正气
  • 答: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又使的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滂告诉母亲说“弟弟范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可以赡养你,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母亲割舍掉不舍我离去的想法,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 齐名了,死了...

  • 正气歌的文言文翻译
  • 答:以下是我整理正气歌的文言文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 予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

  • 从容就义翻译及原文
  • 答: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所做...

  • 哪里有文言文《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
  • 答:《文天祥从容就义》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

  • 皱浩字志完文言文
  • 答:浩气hàoqì:浩然的正气。浩气四塞。——孙文《序》 浩如烟海hàorúyānhǎi:广大众多如云烟火海一般。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 至集部浩如烟海,且或不甚有裨实学,似可缓刊。——俞樾《与刘仲良中丞书》 2. 王观守志文言文翻译 目录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 详情 王欢安贫乐道...

  • 文言文胡僧自倒的启示是什么???快。。。
  • 答:启示:心存浩然正气,何惧妖言邪术,我们只要心存善念,就不用害怕,要相信邪不胜正。翻译:唐贞观年间,西域进献一名僧人。他能用咒语让人死,也能用咒语将死者复活。唐太宗令于飞骑中带一个壮汉来进行试验。果然如胡僧所说的那样,让他死他就死,让他活他就活。太宗皇帝向太常少卿傅奕说了这件...

  • 求以下文言文翻译
  • 答:5、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 6、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7、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8、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 翻译一段文言文
  • 答:这段的译文: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