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春秋战国: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拯救世界

2024-06-02m.verywind.com
~ 春秋,一段肃杀而躁动的岁月,王室衰微,天子无德,诸侯的野心与日俱增,四百年周礼正逐渐分崩离析。

战国,一个诡谲而疯狂的时代,强秦崛起,六国纷乱,周王朝任时势的沸水泼在自己身上,两千年帝国杀气腾腾地自西边呼啸而来。

这是一段血腥的历史,无数军人因家国恩怨而死去,无数百姓因天灾人祸而颠沛流离,围绕着诸侯争霸,彼时的华夏被卷入合纵连横的百年棋局之中,仁义道德坠入深渊,贪婪欲望沸腾至苍穹。

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各国为贯彻落实变法图强政策,对成员冗杂的勋贵阶层痛下狠手,征钱粮,收土地,剥夺其爵位,将收缴所得资源全部投入国家机器的运作之中,其中以秦的改革最为极端,凭军功定爵位,可号称全民皆虎狼。

养尊处优的贵族老爷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身份危机,为了养家糊口以及挽回一点尊严,他们开学堂,设私塾,招收有资质的平民子弟,传授毕生所学。

贵族当中多数人身负一官半职,凭多年从政经验攒下了丰厚学识,这使得服侍贵族的人当中也不乏学者,这一群体掌握着自上古流传下来的全部文化,东周以前,教育事业被这群人所垄断,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下层人民才得以从没落的贵族身上撬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那时候办私学的人很多,而真正将教育发扬光大,传承千年,使成千上方寒门子弟有机会改变命运的人,正是孔子。

儒家思想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有多大,孔夫子对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就有多深远,他说:“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表明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使命,完成使命才算此生圆满。

孔子的言行对当时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他让“志于学”的理念广泛传播,使众多底层人士摆脱愚昧,接受教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可影响他国国运的贤人,其中子贡(端木赐)的生平最是精彩。

春秋末年,新霸主吴国和老牌齐国相互看不顺眼,但一时间相安无事,吴王齐王各怀鬼胎,分别对着邻家小国哈喇子直流,齐王想伐鲁,孔子听到这事当即就跳了起来,长吁短嗟,捶胸顿足,故乡有难,自己怎能不肝肠寸断。

子贡见平日风轻云淡的老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心疼之余竟有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最后他决定,前往各国进行游说。

子贡跑到齐王跟前,说大王您打什么鲁国啊,要打就打吴国,然后对形势进行了一番令人目眩的分析,齐王信了,大摆宴席要感谢子贡,子贡没什么兴趣,说抱歉哈我先溜了。

子贡来到吴国,说大王您打什么越国啊,齐国就要来打你们了,准备和齐国开战吧,然后对吴王进行了一番洗脑,吴王听完后十分激动,给了子贡一个大大的拥抱。

子贡拜见了越王勾践,说现在吴王脑子进水了要攻打齐国,不过他还是放心不下越国,所以您要向吴王表示诚意,免得他回过头来收拾您,勾践被子贡的话吓到了,连忙准备礼品送到吴国。

子贡前往晋国,告诉晋王齐国和吴国就要打起来了,如果齐国胜,勾践一定向夫差复仇,这样一来齐国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只要大王您有所准备,晋国就可以趁机骚扰齐国,成为此战最大赢家,如果吴国胜,晋国也要提前防范才行。

最后子贡高高兴兴地回到孔子身边,见到师兄弟后,他立刻收起得意之情,神色恭敬地向恩师行了一次作揖礼,然后谦虚地说道:“夫子,一切安排妥当。”

孔子望着子贡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未来的天下是属于你们的。

接下来一切都如子贡所料,吴国击败齐国,然后趁势攻打晋国,晋国早有防备,没有让吴国占到便宜,而勾践趁夫差在外亲征,发了疯地率兵直扑姑苏城,最终吴国被越国所灭,勾践成为春秋时代最后的一位霸主。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子贡的评价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再后来朱熹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有人说子贡是纵横家的祖师爷,论行事风格和表现子贡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号,但纵横家的开宗立派者——鬼谷子王禅,同样彪炳千秋。

鬼谷子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酷爱道家和兵家学说,本人也是这二家的集大成者,并留《鬼谷子》一书传世,与《道德经》并列,《鬼谷子》重于“术”,《道德经》主讲“道”,道术兼用,可无往而不利。

正如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鬼谷子在世人面前如一团迷雾,但他的徒弟却个顶个的惊世骇俗。

孙膑,庞涓同时拜在鬼谷子门下,主修兵法,学有所成后庞涓一溜烟下了山,经过几年奋斗,在魏国官至大将军,从此魏国一扫萎靡,成为霸绝一方的军事强国。

庞涓吃香喝辣的时候,孙膑还在山上啃咸菜馒头,庞涓知道师弟同样是个不出世的奇才,便邀请他来魏国共事,后发现孙膑的才能在自己至上,于是心怀嫉恨,对师弟进行百般折磨,孙膑受尽凌辱虐待,一双腿从此残废,后在齐国老乡的帮助下逃出生天。

孙膑拜在齐国权臣田忌门下,通过助田忌在赛马中取胜来获得齐王赏识,至此孙膑的复仇计划拉开序幕。

一次围魏救赵,一次围魏救韩,孙膑连续两次用同一招暴揍庞涓,庞涓最终惨死于乱箭之下,断气前还嘴犟:“便宜你小子了。”

得偿所愿后,孙膑为避免陷入政治漩涡,效法恩师归隐山林,著书立说,得《孙膑兵法》。

纵横家的另一对同门,苏秦,张仪的事迹更为夸张,你一招合纵,我一招连横,搅得中原乱成一锅粥。

有人曾问同时代的孟子,苏秦张仪可是大丈夫,孟子白了对方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开什么玩笑。

孟子一辈子都宣传“内圣外王”之道,主张君主要以“仁义”治天下,不仁不义者禽兽也,禽兽只能祸乱天下,谈何治国。

孟子师从孔子后代子思,也曾受教于曾子,他在齐国的学术交流中心—稷下学宫当讲师,四面八方的人无不慕名而来。

多年后,在一次辩论赛中,白发苍苍的孟子惜败于一个叫荀况的晚辈,孟子叹了一口气,离席前给荀况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未来“仁义”大旗就交由你来扛了,随后翩翩而去。

多年后,年迈的荀子凝望着新生的秦帝国,发出了和当年孟子一样的叹息,不过他坚信,未来的华夏必将是仁义的天下。

秩序崩塌,人心不古,恶劣的环境反倒为思想之花的怒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看到,有一批又一批来自底层,收益于教化的人在乱世中大放异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命运的走向,这是学术的奇迹,更是庶民的胜利 。

公元前129年的一天,汉武帝在未央宫中发出一声怒号,匈奴讨伐战就此开打,此时华夏已结束百年内乱,卫青和霍去病等一众将星将在漠北掀起燎原之势,华夏的巅峰此刻已在前来的路上。

  • 春秋战国: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拯救世界
  • 答:贵族当中多数人身负一官半职,凭多年从政经验攒下了丰厚学识,这使得服侍贵族的人当中也不乏学者,这一群体掌握着自上古流传下来的全部文化,东周以前,教育事业被这群人所垄断,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下层人民才得以从没落的贵族身上撬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时候办私学的人很多,而真正将教育发扬光大,传承千...

  •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名言
  • 答:1、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2、知识能改变命运。(美)爱莫生 3、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明)吴从先 4、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清)叶燮 5、拜读名家大作,可造...

  • 描述“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有哪些?
  • 答:回答: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明)吴从先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清)叶燮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法)伏尔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战国)庄周 端正趋向,造就通才。 (清)张百熙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战国)...

  • 知识改变命运的古诗
  •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丘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象。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2. 学习改变命运的名言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

  • 关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诗句
  • 答:1.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明)吴从先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清)叶燮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法)伏尔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战国)庄周 端正趋向,造就通才。 (清)张百熙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读书改变命运的精彩演讲稿
  • 答:读书改变命运的精彩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人生不能没有知识;成功不能没有谋略;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争于智谋,当今逐于知识。 记得我们的伟人周恩来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你可曾想过?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

  • 为什么说「读书改变命运」?
  • 答:"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原因,说明了为什么读书可以改变命运: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例如,学习数学、科学或计算机编程等学科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2....

  • 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 答:1、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2、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3、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4、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

  • 你知道古今中外哪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 答:‍‍宋代的欧阳修,少年贫寒 ,发奋读书后,中了科举,通过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你怎么理解“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谈谈你的看法?
  • 答:一、读书是穷人唯一的捷径。虽然扶贫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贫富差距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所以这个世界上还会存在着很多的穷人,那么对于这些穷人来说,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快的途径就是通过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样才能够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让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自己的价值。二、高考是当下最公平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