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哪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是什么?

2024-05-17m.verywind.com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孟子》(战国)。
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 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 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 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确 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 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战国)。
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答: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古代典籍《孟子》,语自篇章《公孙丑》下篇第一章。意思是——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是由孟子以及他的弟子编写。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是“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里?
  • 答: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答:【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哪里
  • 答: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1]...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答:【出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话是出自那篇文章
  •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战国)。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原文为文言文,如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思想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