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提出的“四德”或叫“四端”,指的是什么 在孟子的学说中,所谓的四端是指什么?

2024-06-07m.verywind.com
孟子提出的“四德”或叫“四端”,指的是什么?~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就是说做女子的:
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然后是言语(指有知识修养,说话得体,言辞恰当);
其次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最后是治家之道;

扩展资料:
共产党员四德:
要有无私的品德。无私就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个人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党、全国的共同利益上来,服从大局,维护大局,顾全大局。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要有敬业的品德。共产党员最大的事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信念,归根到底都要落脚到这一基本要求上来,只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理想信念的践行者,否则就是空想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产物和意识形态,为人民服务是其外在表现和客观反映。
要有求知的品德。要把知识作为动力,作为进步的源泉。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万千荣辱集于一身,不学习,不求知,小则害个人、害家庭,大则害集体、害党、害国和害社会。人生有涯而知无涯,要把学习贯穿始终,活到老,学到老,充分获取理论知识,科学指导实践活动,将实践知识总结上升为理论知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要有务实的品德。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是至理名言。有的人只说不干,虚报浮夸,哗众取宠,有的人只干不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历史是检验一切的标尺,是非自有人评说。唯有务实,才有出路,唯有务实,才有希望,唯有务实,才有民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德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这种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端”即一种起源、开端的意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此句中孟子划分了两个方面,其一是“四心”,它先天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二是“四德”——仁、义、礼、智,是人的美好道德。前者使人区别于动物,成为人的规定,“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后者使人获得道德的规定。这两者互相结合,“四心”对应“四德”,“四心”乃“四德”的开端,扩而充之四端就成为“四德”,即仁、义、礼、智。仁是“四德”中最基本的内容。仁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家园,义是人们该走的正道,礼是人们过往的大门。在这漫漫义之人生中,人寻觅属于他的仁之宅,而礼则是人踏入此宅的入口,智则负责判断门内仁的与否,并决定人是去还是留以及如何去留。
告子认为:生来就有的东西,如饮食、男女此等人的生物属性为人的本性,食色等自然之性是人和其它一切动物都具有的共性。孟子反对告子的观点,他十分强调人禽的区别,认为食色等自然之性不足以反映人的本质。孟子反驳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如果与生俱来即叫做性,那就是说一切白的东西叫白吗?那就是说狗性如同牛性、牛性如同人性吗?可见孟子认为如若从自然之性出发,并不能真正表达人性,不能反映人的本质,人性应该包含更多的社会意义在内。
孟子认为讲人性就应该注重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人性和禽兽之性不能混为一谈,人性应与禽兽之性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才使人之所以成为人。因此孟子认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道德属性,且道德属性才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才是内在于人的本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是这几希使人与其它动物得以区分,人具有道德属性。
由此可知,孟子的“四端”说使人性和其它动物之性得以区分,从理论上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彰显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同时也为人们行善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来源:科教导刊

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 孟子的四端是指
  • 答:孟子的四端是指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可以...

  • 四端指的是什么
  • 答:四端说的是人应该拥有的四种品德:仁之端——恻隐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礼之端——辞让之心;智之端——是非之心。这四端可以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大纲,孟子的很多理论都是以四端为核心展开的。仁之端——恻隐之心 所谓恻隐之心,就是说人们在平时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一些可怜人,或者是遭受...

  • 四端指的是什么
  • 答:简单来说就是有恻隐之心,不咄咄逼人,有羞恶之心,知道廉耻,有推辞之心,凡事讲究礼仪,有是非之心,能够明辨善恶。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孟子的...

  • 什么是孟子提出了一个四端学说中的四端
  • 答:孟子则提出了“四端说”,其内容即是:人之本心先天含有仁义礼智“四性”,是为本心形上之体;本心触物发动,化显形下之用,是为仁义礼智“四德”,此四者间事实无先后,但逻辑有上下,形成“爱—→推—→敬—→别”之关系;本心体用转化建立在心理发生机制上,由不忍恻隐之心始递而生羞恶、...

  •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指的是什么
  • 答: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指的是:第一个,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能够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这样才称之为仁爱,即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当自己生活在安静幸福的生活中时,可以看到他人的不幸,并且用自己的力量伸出一份援手。第二个,一个人具有自我反省的羞耻之心,就是一个有义的人。如果一个...

  • 孟子四端是指哪四端
  • 答:孟子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关于四端的介绍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即来自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孟子把四心作为完美人格心性的起码价值...

  • 在孟子的学说中,所谓的四端是指什么
  • 答:-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分别是仁、义、礼、智 -属于心理状态的道理 -且“人皆有之”,道德是普遍的 -亲,仁也,敬,义也。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仁、义、礼、智虽都是四端;但“仁”具有更根本的地位。在孟子看来,人本身天生有此四端之心,称我固有之,仁、...

  • 人有四端指的是什么
  • 答:人有四端指的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四端”说的提出,才真正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四端”...

  • 四端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正确的是什么?
  • 答: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原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译文...

  • 什么是儒家的四端百行
  • 答: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百行:各种品行、德行。《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汉 郑玄 笺:“士有百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