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能帮我列举出老子中所有词类活用的字词 岳阳楼记重点字词

2024-05-09m.verywind.com
谁能告诉我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例子,越打越好!~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庄子•盗跖》
  三、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将”是名词的使动用,齐威王想让孙膑作将。“作将”这个行为不是齐威王所发出的,而是齐威王让孙膑发出的。
  使动句与一般的主谓宾句式不一致。一般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使动句中宾语却是动作的发出者;一般句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使动句中谓语却是陈述宾语的。使动句翻译为主使宾动。使动用法,它用的是述宾短语的形式表达的是兼语式的内容。但它又与兼语式不一,兼语式中要出现使令性动词:使、令、命等。使动句中无。
  使动用法中,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数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韩非子•问田》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 《韩非子•外右上》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同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淮南子•主术》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韩非子•五蠹》
  (三)动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如: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淮阴侯列传》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 贾谊《治安策》
  予,天下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孟子•万下》
  (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也?” 《战国策•赵策四》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国语•周语下》
  1、使动双宾语
  动词的使动用,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小雅•斯干》
  负—秦:间接宾语,两者是使动关系,“秦”是动作的发出者。
  负—曲:直接宾语,两者是一般动宾关系,“曲”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关涉的对象。
  翻译的结果:使+间宾+谓+直宾。仍是兼语句式。
  2、宾语省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孟子•万上》
  3、及物动词的使动用与一般用法无别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将朝王。 同上
  4、使动与一般动补关系无形式上的区别
  欲因此时降武。 《汉书•苏武传》
  涉间不降楚。 《项羽本纪》
  5、同一句中,结构一样,有的是使动,有的是一般动宾关系。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论语•阳货》
  6、使动用的动宾后,有的还有补语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史记•信陵君列传》
  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 《左传•庄公十九年》
  (四)形容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明主不滥(过度)富贵其臣。 《商君书.画策》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 《孟子•尽心下》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范雎《献秦昭王书》
  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春秋•内杂问下》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史记•吕不韦列传》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论语•宪问》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修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其后宾语有省略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五)数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特点。
  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五蠹》
  傅之翼者两其足。 《汉书.董仲舒传》
  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世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章太炎《秦政纪》)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战国策.楚策一》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传.成公八年》
  四、意动用法
  (一)什么是意动用法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使动用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前者体现在行动上,后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吕氏春秋.知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史记•管晏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上》
  1、名词的意动用
  主语把宾语看成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译为“以……为”。
  臣闻王者父天母地。 《后汉书.李固传》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 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其谓之秦者何?夷狄之也。 《谷梁传•僖公三十四年》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史记•扁鹊列传》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后汉书•崔 shi传》
  名词的意动用,宾语有省略的。如: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2、形容词的意动用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译为“认为……”。
  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 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庄子.秋水》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史记•商君列传》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 《战国策.魏策四》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史记.滑稽列传》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夫差智太宰 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韩非子.难三》
  1、形容词的意动用,宾语有前置的。如: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说苑.建本》
  2、形容词的意动用与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驱天下之民,从善远罪。 柳宗元《断刑论》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梁上》
  四、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辨析:
  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名(形)+代。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形容词修饰。
  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 《说苑•君道》
  既臣大夏而君之。 《汉书•张骞传》
  (二)助动+名(形)
  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助动词是修饰动词的。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所+名(形)、者+名
  结构助词“所”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只与动词及其词组结合。
  食吾之所耕,衣吾之所蚕。 苏洵《易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4、名+名(非并列、偏正关系)
  两个名词连用,若非并列、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盐铁论.非鞅》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下》
  5、副+名
  除判断句外,名词通常不受副词修饰。
  臣闻明主涖政,有闻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 范雎《献秦昭王书》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国语.周语中》
  6、名+介宾短语
  名词不能带补语。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孟子•梁上》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论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名+而+名、动+而+名、名+而+动
  名词由承接连词“而”连接,活用为动词。
  君其耳而未之目耶? 《韩非子•外左上》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盐铁论.相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8、形+名
  若非偏正关系,则属述宾关系。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荀子•王制》
  五、词类活用的有关问题
  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兼类指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词性。究竟哪些是活用,哪些是兼类。只有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古汉语中有的兼类词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单类词,人们很容易以现代汉语的观点来看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因此可能把古汉语中的兼类词当成词类活用。如:衣、食、军、冠、王、妻等。有的书把其动词义都看成是名词活用而来,以今律古。
  2、词类活用与词义
  词类活用后词的意义总是与该词的原义有必然的联系。如“令吏人完客所馆”“馆”的作用是居住。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其理解上一定有问题。“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封建论》)有的把第一个“君”译为“效忠”“尊敬”,言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乖戾:反常、不顺,天下大乱。没有把国君当作国君的思想。)“君”与尊敬、效忠无必然联系,此“君”当为意动用,“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3、形容词的使动用问题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少,一般说来。形容词活用后带宾语的较多。“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韩非子.说林》)( 刻削:雕刻和刮削。)受“可”修饰,“小”“大”活用为使动词,“可小”“可大”即可小之,可大之。可使之变小,可使之变大。(如何变小,此为刻小。)“刻小”是在“使之变小”的基础上再译的。因此仍将之视为使动而非一般动词。古汉语中述补关系的词产生很晚,凡是可以译为述补关系的,可以把它看作使动用。
  4、“相之”“将之”“官之”等的用法问题
  朱星《古代汉语》、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都认为“相”“将”等是名词的意动用,理由是古人注释时用“以…为…”这种格式来理解它们。《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相也?”这与意动用格式同,所以看作是意动用。错误:这类名词在这里的用法。与我们所讲的一般名词的意动用不同,它丝毫不带主观成分,而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为。这样仅仅是为了守旧,易将使动、意动混淆。更何况“以…为…”的格式除了可表示“认为…是…”“把…当作…”外,还可以表示“使…做…”。
  5、使动、意动非词类活用,而是谓宾间的两种特殊关系。

1、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文章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4、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于是。
8、制:规模。
9、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10、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二、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裹,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26 儿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年男女 子女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
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
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
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
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
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 《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
古:雇船。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
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古:渐渐。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
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41.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古今异义词举隅
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9.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11.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12.殷勤今义:热闹,周到;
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着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
16.肉食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7.鱼肉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8.卑鄙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出师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20.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忆》)
21.春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一年。
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轩子·藤文公》)
22.垄断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2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
25.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26.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8.一切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29.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0.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1.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32.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交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33.扶老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34.秋天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5.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36.留意
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37.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38.老子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9.鞠躬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0.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41.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42.一毛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43.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明。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
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49.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0.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5l.妖怪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伦》)
52.有意今义: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岂有意乎?(《隆中对》)
53.地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字,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③地土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二)古今异义字词
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旱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鸿门宴》)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9.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10.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
11.五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12.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②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15.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①处处。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起义》)
②时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
16.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17.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申章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18.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19.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20.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答: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 一词多义:之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为 a.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求先秦诸子选读中所有成语《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 答: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 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读音: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释义:千里长堤,是由于小小的一...

  •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等 特殊的标注一下
  • 答: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⑷.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

  • 礼记一则古今异义
  • 答:展开全部 问题一:礼记虽有嘉肴中的古今异义词虽有至道的至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问题二:《虽有嘉肴》中的古今异义是哪些? 问题三:文言文《礼记・学记》里的文学常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

  • 师说,过秦论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 答: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

  • 含有文言文虚词的句子
  • 答: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

  • 词性解释
  • 答:帮助的人:573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要透彻...

  • 庄子故事两则中的多音字 形近字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议 都有哪些...
  • 答: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鵷鶵】 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止】 栖息。 【练实】 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

  • 文言文的强
  • 答:5.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

  • 《师说》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求教!
  • 答:《师说》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求教! 2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百度网友7aac288 2012-09-28 · TA获得超过5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万 我...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