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愚公移山文言文重点实词

2024-05-22m.verywind.com
~

1.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哪些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8)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0)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1)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12)苦 古义:愁 今义:痛苦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也可说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名词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

聚,相当于:“把。 。

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 1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3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2. 愚公移山中所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险、面,虚词有:之、以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为险峻的大山。

白话释义: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为面向着。

白话释义: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用在主谓之间。

白话释义: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凭借。

白话释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作者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 愚公移山文言文实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 愚公移山文言文实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愚公移山文言文重点实词
  • 答:1.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哪些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

  • 愚公移山中所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 答: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险、面,虚词有:之、以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为险峻的大山。白话释义: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 愚公移山文言文词句解释
  • 答: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词句很有特点,现分析如下:一、词类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土。3、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5...

  • 愚公移山1, 2短段虚词实词有哪些
  • 答: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3.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4.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

  •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和虚词。
  • 答:展开全部 文章呢 追答 匮陇。 惠。 彻 是实词 惩 龀 叩 是虚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2016-03-13 愚公移山中所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6 2016-08-11 整理初一,初二文言文实词40个,虚词...

  • 愚公移山的实词虚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实词虚词~~ 每篇10个……_百度...
  • 答: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竟,却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

  •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翻译
  • 答:《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文言现象,现注释翻译如下:1、古今异义 。指 :古义是直、一直 ,今义是手指。曾 :古义是连……都 ,今义是曾经 。毛 :古义是草木 ,今义是毛发。阳 :古义是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是太阳。阴 :古义是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是阴天 。

  •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字词解释有哪些?
  • 答:1、《愚公移山》原文如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
  • 答: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⑵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 ⑴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⑵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 学...

  • 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答: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