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什么时候提出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在1953年12月,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向联合国大会第八届会议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建议,这是不扩散核武器相关内容的首次提出,经过多方讨论,1968年7月1日分别在莫斯科、伦敦、华盛顿开放签字,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对于人类的文明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它保证了人类的和平,推动核裁军和合理利用核能的国际监督、合作。

一、条约制定的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后将广岛和长崎的建筑全部摧毁,许多人消失在热浪中,幸存下来的人也带有诸多的后遗症,由此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让世界各个国家暗自震惊,开始投入原子弹的研究,然后苏联在1949年成功的引爆了原子弹,而其他各个国家紧跟其后,美苏双方都不想将原子弹的使用权掌握在第三方的手中,于是便在暗中协商。

可是还没有等到商量出一个具体的结果时候,英国已经成功引爆原子弹,于是美苏两国将英国纳入商量的范围并改变了相关的措施, 最终在1953年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向联合国大会提出该条约的初步框架。经过几轮协商最终确定该条约的全部内容,,最后由苏联,英国、美国三国作为保存条约国向世界各国开放签字,截止到2020年3月份,一共有189个国家签署该条约。

二、条约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在条约的前言第1段内容就开宗明义的说明了,核武器会给全人类带来巨大的浩劫,应当要避免这种浩劫并保证每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在条约的前言当中,也详细的说明核武器应当要进行销毁,要为了和平目的而发展研究核能量,避免使用这核武器来威胁其他国家。

该条约是国际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法律依据,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条约达成以来,在推动核裁军、阻止核扩散、和平使用核能造福人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

在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2020年3月10日,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外长在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声明中对于该条约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重点的阐述。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1968年提出来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减少核武器的数量,使世界各国人民免于核威胁,有利于维护世界安宁与和平。

该条约于1968年提出,1970年生效,它签订的意义在于可以尽可能避免核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在1968年7月由美国提出的,他的提出有效防止了全球核扩散,制止了大量的国家对于核武器的研究,一定程度的保证了世界和平!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什么时候提出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 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在1953年12月,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向联合国大会第八届会议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建议,这是不扩散核武器相关内容的首次提出,经过多方讨论,1968年7月1日分别在莫斯科、伦敦、华盛顿开放签字,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对...

  • 从哪年起不准发展核武器,是什么条约制定的?
  • 答: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答:4.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9年和1961年,当时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爱尔兰提出的有关禁止核武器国家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的提案,以及《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5.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这引起了美国和苏联对更多国家获得核武器的担忧。因此,两国在1965年...

  • 核不扩散条约是谁提议的
  • 答:1959年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这两项议案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雏形。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答:美国和苏联先后于1965年8月和9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大事记
  • 答:1992年1月30日,朝鲜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4月协定生效,5月4日向IAEA提交了关于其所有核材料及相关设施的初始申报。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个月后正式生效。19...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介绍
  • 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 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 1992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答: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该条约草案。《核不扩散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意义
  • 答: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美国担心更多的国家成为核国家,便积极推动与苏联的谈判;1967年8月24日美苏向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1月7日英、美、苏等59个国家缔结签署了这个条约。中国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该条约。截至2002年4月,缔约国共有...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介绍
  • 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称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由联合国主持制定的一项国际条约。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核武器和核爆炸装置的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以及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该条约的核心内容包含三个支柱:不扩散、裁军以及和平利用核能。首先,不扩散支柱要求所有缔约国...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