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之的用法

2024-05-22m.verywind.com
~

1. 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 作动词, 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作代词

A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B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C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D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2. 【八年级下语文古文黔之驴的注释和理解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

1、文章开始写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这在文中的作用是 领起全文, .2、找出一些能表现老虎心理活动的词句,并把他们按顺序写下来A 以为神 B 慭慭然 C 大骇 D 以为且噬己也 甚恐 E 觉无异能者 F 终不敢搏 G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老虎“计之曰:‘技止此耳!’”针对文中的驴子我们可以用成语“黔驴技穷 ”来描绘,也可写成另一成语“外强中干 ”.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5、本文的作者是唐朝 朝的柳宗元 他著有柳河东集 一书.1、解释括号内的词.①至则无可用(则:却 )②庞然大物也(庞:巨大 )③稍出近之(稍:渐渐 )④虎大骇,远遁(骇:害怕 )⑤以为且噬已也(且:将要 )⑥益习其声(益: 逐渐)⑦技止此耳(止: 只、仅)⑧乃去(乃:才)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D)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黔驴技穷 .6、填空:本文作者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 唐宋八大家 之列.7、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①然:庞然大物( ……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 然而,但是)②因:虎因喜( 于是,就) 因跳踉大( 于是,就)③去:乃去(离开 )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④耳:技止此耳( 罢了) 无丝竹之乱耳( 语气助词)8、成语黔驴技穷形容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10、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本则寓言故事指出那些貌似有德有才的人,不过是像“黔之驴”那样,使用他们那点可怜的伎俩和真正有力量的人搏斗,到头来不过是自取灭亡.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指出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

3.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于”字用法整理】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介词,表示对象,向。 2、马体安于车介词,表示处所,在。

3、人心调于马介词,表示对象,跟,与,和。 4、先则恐逮于臣介词,表被动,被。

5、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介词,表示处所,在。 [注]原创自作。

4.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释

21.课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22. 课陋室铭:(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 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

译为:使身体劳累。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 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爱莲说):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

..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 应该。宜:适当。

众:众多23.核舟记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

奇,奇特。 2 以:将。

3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做。

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

罔,无不,都。因:就着。

象,模仿。 9 尝:曾经。

10 贻:赠。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

5.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释

21.课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22. 课陋室铭:(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 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

译为:使身体劳累。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 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爱莲说):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

..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 应该。宜:适当。

众:众多23.核舟记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

奇,奇特。 2 以:将。

3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做。

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

罔,无不,都。因:就着。

象,模仿。 9 尝:曾经。

10 贻:赠。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



  • 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 答:(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3.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三十一)自1.己(并自为其名) 2.、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由(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通假字 窥谷忘反(通...

  • 古代文言文之的用法
  • 答:古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文言文,《岳阳楼记》中之字的用法是什么?
  • 答:5. 代词“之”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如“洞庭一池收八川,横绝长安浦,浣沙金沙委蛟龙,指为列国策士论德音之所在”中的两处“之”,指代“洞庭”。6. 介词“之”用于介词词组,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如“浮游于四海之外”。所以《岳阳楼记》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比较丰富,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

  •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之,而,其,以,于的用法各举一例
  • 答:之,助词,的。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而,连词,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其,助词,大概。例:其真不知马也。(同上)以,介词,因(1),把(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于,介词,在。今诸生学于太学。(...

  •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详解
  • 答:八、“之”用法小结:1. 作代词,代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2. 作介词,表示方向。3. 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4. 作形容词,表示属于某个范畴的。5. 作副词,表示强调。6. 作助词,表示发生的结果。7. 作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综上所述,“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异常丰富,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 答: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2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刘震的哥哥 2008-11-09 · TA获得超过2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常见文言虚词安/而/尔/夫/盖/故/何/乎/或/即/既/莫/乃/其/...

  • 八年级下语文古文狼的注释和理解
  • 答:3、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屠夫是个怎样的人。先是遇到狼,想满足狼的欲望而不受攻击,但在狼贪得无厌的情况下,奋起反击。总体上来说是先妥协,但最终仍然鼓起勇气解决困难的人。4、找出文中的评论句,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看法。5、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是清 代文学家蒲松龄 。⑵这篇短篇小说通过...

  • 文言文介词代词
  • 答:文言虚词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们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和“一词多性”的特点上。现代汉语的虚词多数是一词一义,一种用法,词性一般也是固定的。古代汉语的虚词则不同,例如文言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虚词“之”,多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有时也可用作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有时用作动词(相当于...

  • 高中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答: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七、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 答: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谓: 1、是(太守谓谁)2、认为(予谓莲)3、命名(太守自谓也)下: 1、向下(日光下澈)2、往下走(下见小潭)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2、认为……奇怪...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