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公孙丑上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2024-06-03m.verywind.com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 (B)文质彬彬《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C)述而不作:《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后泛指只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不创新. (D)色厉内荏:《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荏,怯弱.外表严厉内心怯弱. (E)杀身成仁:《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F)当仁不让:《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 (G)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肉.粮食舂得越细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极其讲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犯上作乱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言而有信温良恭俭让和为贵一言以蔽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义勇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既往不咎尽善尽美朝闻夕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父母在,不远游朽木不可雕听其言,观其行无欲则刚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愚不可及轻裘肥马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临事而惧三月不知肉味生而知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空空如也循循善诱欲罢不能逝者如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登堂入室(升堂入室)过犹不及克己复礼非礼勿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人之美察言观色以文会友名正言顺一言兴邦欲速则不达临危授命(见危受命)以德报怨怨天尤人仁人志士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下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崩离析血气方刚杀鸡焉用牛刀色厉内荏道听途说患得患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学而优则仕天下归心(1)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2)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正大刚直的精神. (3)岌岌可危(《孟子·万章上》):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4)拒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形容态度傲慢,不愿跟人接近. (5)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6)挟泰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 (7)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8)摩顶放踵(《孟子·尽心上》):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舍生忘死.多用来称颂舍己为人的行为. (9)箪食壶浆(《孟子·梁惠王下》):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使人奋斗而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易致死亡. (11)舍生取义((孟子)):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

〖安富尊荣〗 成语典故: 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孟子·尽心上》
〖安宅正路〗 成语典故: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拔萃出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不成方圆〗 成语典故: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败材伤锦〗 成语典故: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孟子·梁惠王下》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抱关击柝〗 成语典故: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孟子·万章下》
〖不见舆薪〗 成语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必经之路〗 成语典故: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孟子·告子上》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不经之谈〗 成语典故: 其语闳大不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晋·羊祜《戒子书》
〖不愧不作〗 成语典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孟子·尽心上》
〖不愧不怍〗 成语典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
〖拔苗助长〗 成语典故: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
【发 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内容】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耘苗:给苗锄草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回家还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近义词】 欲速不达
【反义词】 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示 例】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找成语)
  • 答:成语是: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出自】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产生在人群中,但远远超出同类之上。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说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 答:说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

  •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有什么出自哪里
  • 答:一、揠苗助长 出处:战国时期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适得其反、拔苗助长、欲速不...

  • 拔苗助长的寓意
  • 答:拔苗助长也作揠苗助长,意思是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寓意是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

  • 孟子·公孙丑上的成语
  • 答:揠苗助长【发 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内容】宋人...

  • 揠苗助长的寓意包含了哪些哲学原理和观点马原
  • 答:成语典故 一、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二、译文 有个宋国人,他十分期盼...

  •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 答:成语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出处翻译: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

  • 出自《孟子》两则中的成语,要全!!!
  • 答: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 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

  • "拔苗助长"歇后语的下一句?
  • 答:拔苗助长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意为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借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处: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什么意思
  • 答: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原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