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代的年月份阿是怎么算的 古代年月怎么计算的

2024-05-13m.verywind.com
中国古代 是怎么说年月(年月的叫法)的啊 谢谢~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分配到的干支。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干支纪月推排方法的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扩展资料
1、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份数(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
如果已知2008年是戊子年,那么申月是7月,月份数是7,所以申月干=戊*2+7=5*2+7=17,个位为7,7=庚,戊子年申月天干为庚。
2、年支公式:
(公元年末二位数-1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
(公元年末二位数+5)-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
如2030年干=0-3+10=7=庚,2030年支=30+5-12*N=35-12*2=11=戌,2030年干支为庚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古代有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的: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2月叫腊月

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个轮回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个“乙”和“戌”的前面1个“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类推。。。

60年就是1个轮回:六十花甲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它们依次从头结合到底一个循环为六十,通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次第:是:①甲子②已丑③丙寅④丁卯⑤戊辰⑥己巳⑦庚午⑧辛未⑨壬申⑩癸酉⑾甲戌⑿乙亥⒀丙子⒁丁丑⒂戊寅⒃己卯⒄庚辰⒅辛巳⒆壬午⒇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戊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当然也可以查万年历。

http://site.baidu.com/list/wannianli.htm
这个就是BAIDU的万年历

  回答的都是一群糊涂蛋,文之不存久已
  我国是用干支纪年、月、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分配到的干支
  计算方法见下文

  您的位置:主页>>干支纪年法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详见下表: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我国是用干支纪年、月、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分配到的干支
  计算方法见下文

  您的位置:主页>>干支纪年法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详见下表: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以君王年号纪年最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全祖望《梅花岭记》有∶“顺治二年”,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而元和、顺治、庆历就是帝王的年号。但是,年号纪年是怎么来的呢?

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使用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西元前一二二年)首创的。在此之前的君王只有年数,而无年号。而年号是皇权的象征,是“家天下”的具体表现。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时,汉武帝率众狩猎,捕获一只稀有的独脚兽白麟,众臣一致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值得纪念,便向武帝建议用来纪年,于是便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西元前一二二年)为元狩元年。“狩”为打猎的意思,以后就称元狩二年、三年……。可是,没想到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众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宝物,同样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武帝便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西元前一一六年)为元鼎二年,而不称元狩七年了。之后,人们就把记录年代的开始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

《汉书.武帝纪》上记载∶“武帝建元元年,师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可见历史上并没有把汉武帝元狩元年作为年号纪年的开始。因为汉武帝是在即位的第十九年改称为元狩元年,所以汉武帝就将之前的十八年,追补了三个纪元年号,分别是建元、元光、元朔,也就是每隔六年换一个年号。汉武帝把自己即位的第一年(西元前一四○年)追订为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为元年之意,表示年号纪元开始使用。因此,后代的史学家就把建元元年作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年号纪年的开始。

从此以后,每次有新皇帝登基,通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变更年号。一般君王用来纪年的年号都含有吉祥之意,并冀望在位期间能带来丰年和国泰民安。如唐高祖年号武德,表示用武力平定天下;宋太祖年号建隆,希望国家建立后兴隆。但也些皇帝年号甚是荒唐的,如唐代宗即位不久后,一天夜里,梦见天上有个巨大的黄金印掉落在大唐国土上,他认为这是吉兆,翌日便取年号“宝应”,此年也就称为宝应元年。又武则天称帝后,有一天梦见一个巨人有双巨足,她觉得是上天降福给她,便心血来潮,改元称“大足”。

明朝以前的君王大多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就有许多个。如汉武帝有十一个年号,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共有十八个年号,又《张衡传》中的“阳嘉”、“永和”则都是东汉皇帝刘保的年号。也有的皇帝即位时是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如后晋“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到了明朝以后,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个皇帝在位时只采用一个年号,即一帝一元。因此人们也大多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世宗称为嘉靖皇帝、清圣祖称为康熙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等。

目前仍使用皇帝年号的国家是日本。西元纪年就是西历纪年,也叫基督纪元,开始于西元六世纪,是以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为元年。因为流通最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所以又称为公元。

西元一九一一年,即清宣统三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清朝灭亡。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而年号纪年法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而废除了。

农历是夏朝开始产生的,是历法的一种。是通过月亮圆缺推算,月缺时为初一,月圆时为十五,这样就编成了农历。没错,古代历法众多,的确会出现两个地方历法不同,所以,屈原出生之年就是一个谜。在民国时期,国民都是使用农历的,但是自从解放后,中国人民觉得必须样样东西都要跟随着国际,毕竟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可以自立了,因此也有资格用新历来计算日期,加上中国入世贸后,如果不用国际通用的新历,不但不能顺利与国际接轨,还会造成重大损失,签一份合同,合同上日期计算方法与农历国际方法不同,损失就不可估量。因此,中国现在用了国际通用的新历。但是在农村,生日、结婚周年都是依农历计算的,中国的节日,春节、端午节、冬至,都是依农历计算的。
【农历】我国传统历法,它以月圆月缺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3)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2)干支纪日法。(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4)干支月相兼用法。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中国古代立法的相关介绍,这个网站有。内容很多。
http://www.dqzhouyi.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4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是指南宋端宗极为,改年号为景炎。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四年,前后改元达十二次。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清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文帝时期,年号为“后元”(前163年—前156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 -”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 中国古代 是怎么说年月(年月的叫法)的啊 谢谢
  • 答: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分配到的干支。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 古代的年月份阿是怎么算的
  • 答: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 =4*20 + [20 / 4] + 5...

  • 请问古代人是如何计算日期的?
  • 答:这种方法比用动物报时的方法更加古老,它是根据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变化来确定晚上时间阶段的。根据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长,初三初四见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计算夜间时间。另外,根据北斗星在每个季节的晚上转动位置则更是古代晚上报...

  • 我需要知道如何计算古代的年月?
  • 答: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

  • 古代怎么计年,月,时的?拜托各位了!
  • 答:寒来暑往的周期是一年,一年的长度在先秦时期是365.25日;月盈月亏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在先秦时期大约是29.53日。年、月、日构成了历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历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合理地安排年、月、日三种周期,以使它们成为整数,这样不但便於记忆,也便於使用。 历法编算有三种:一是只考虑太阳运动的...

  • 古代的日期是怎么算的?比如说十月乙亥,是十月多少号?可以把对照写出来吗...
  • 答:古代的日期是根据干支纪日而算的,算法如下: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注意:1月和2月的各天要用上一年的年数,即未到3月用上一年数。例如求2015年2月28日干支,未到3月,要用2014年数=7,不可用2015年数。年数适用范围:此年3...

  • 中国古代年是怎样算
  • 答: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

  • 天干地支计年份月份和日期如何定的?
  • 答: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

  • 古代记录人出生的年,月,日信息古代人是怎么记录人出生时间的。
  • 答: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甲乙丙丁,地支就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子丑寅卯,60年为一个轮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甲子。如甲子年等。月份是按照十二地支来计算的,如子月等。日期也是按照纪年的方法,如甲子日,也是60天一个轮回。2016年7月30日12点就是丙申年未月癸巳...

  • 中国古代历法的算法,是怎么算的呢?
  • 答:《颛顼历》:古代汉族历法之一,属于古六历的一种,为阴阳历。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