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4-05-28m.verywind.com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代·杜甫《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 *** 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叙事 , 抒情 , 无奈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著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 *** 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创作背景

杜杜甫写此诗时,距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

  • 杜甫的<<秋思>>,有谁知道?
  • 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释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

  • 恨别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叙事 , 抒情 , 无奈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

  • 恨别杜甫原文及翻译
  • 答:《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译文: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

  • 恨别诗中有后人用,有不言神伤之妙,评论这首诗中的哪两句?是分析如何体 ...
  • 答:诗中“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两句,有“不言神伤之妙”。诗人日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已经到黑白颠倒、失眠的程度了:夜里想他们想得睡不着,在月下走走停停一直到凌晨;白天想他们想得睡不着就盯着云彩看,直到看得太累了才不自主地睡去。这两句与标题《恨别》相呼应,突出诗人对恨别...

  • 恨别杜甫翻译
  • 答:原文节选: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恨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杜甫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杜甫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全诗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是杜甫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

  • 杜甫 恨别
  • 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 1、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2、洛城:洛阳 3、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4、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5、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

  • 怀念兄弟情感的诗句
  • 答:2、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出自:唐·杜甫《恨别》。 译文: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4、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出自:唐·杜甫《野望》。

  • 兄弟关系破裂的诗句
  • 答:2、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出自:唐·杜甫《恨别》。 译文: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4、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出自:唐·杜甫《野望》。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意思
  • 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杜诗详解》:“思家忆弟,伤洛城阻乱。乘胜破燕,望胡骑早平。……宵立昼眠,忧而反常也。”就是说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思念家人,因为忧愁,常常半夜里睡不着觉,独自在月下伫立,而白天望着悠悠白云,想起兄弟,又早...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