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后赤壁赋:文章结尾孤鹤长鸣和梦会道士两个情节有什么寓意?

2024-05-11m.verywind.com
~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段,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

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

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

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

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

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呈现出壮阔而自然的美。两赋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

名家点评
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明代杨慎《三苏文范》:“此赋结处,用韩文公《石鼎》处弥明。意指鹤至户为道士,亦暗使高道传青城山,徐左卿化鹤以此也。”
明代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引袁宏道:“《前赤壁赋》为禅法道理所障,如老学究着深衣,遍体是板;后赋平叙中有无限光景,至末一段,即子瞻亦不知其所以妙。”引李贽:“前赋说道理,时有头巾气。此则空灵奇幻,笔笔欲仙。”引华淑:“《赤壁》后赋,直平叙去,有无限光景。”
清代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闲闲叙起,不必定游赤壁,不必定约某客。‘乐’字伏后。仍用‘风’‘月’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期,已引起游意。”“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引林西仲:“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缺一不可。”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类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也。”
近代沈石民《三苏文评注读本》:“飘脱之至。前赋所谓冯虚御风,羽化登仙者,此文似之。”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集评》引王文濡:“前篇是实,后篇是虚。虚以实,至后幅始点醒。奇妙无以复加,易时不能再作。”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4。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已而叹曰6:“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妇曰:“我有斗酒12,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5!
予乃摄衣16而上,履巉岩17,披蒙茸18,踞虎豹19,登虬龙20,攀栖鹘之危巢21,俯冯夷之幽宫22。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23,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24,肃然而恐25,凛乎其不可留也26。反而登舟27,放乎中流28,听其所止而休焉29。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0。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1。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2,戛然长鸣33,掠予舟而西也34。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5。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6,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37:“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38。“呜呼!噫嘻39!我知之矣。畴昔之夜40,飞鸣而过我者41,非子也耶42?”道士顾笑43,予亦惊寤44。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后赤壁赋结尾写孤鹤长鸣和梦会道士两节什么寓意?
  • 答: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段,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

  • 后赤壁赋最后一段重点字词翻译
  • 答:原文: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

  • 苏轼的后赤壁赋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多余,为什么?如果认为不多余呢?_百 ...
  • 答:最后一段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游后入睡的苏轼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

  • 后赤壁赋赏析
  • 答:1、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

  • 《后赤壁赋》译文及注释
  • 答: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

  • 后赤壁赋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
  • 答:十月赤壁虽丽,而悲戚之意愈显矣。而后临崖渺目,长啸悲鸣,而“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一番萧瑟景象现矣。故物极必反,乃不能前,“反而登舟,放乎中流。”然后孤鹤长鸣,东西横江,喻者何?苏公一生...

  • 苏轼《后赤壁赋》
  • 答: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 后赤壁赋后两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怎样变化
  • 答:《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苏...

  • 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 答: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