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为什么要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2024-05-31m.verywind.com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我们大慨从小就都听说过,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三种行为都是不孝的,其中没有生养下一代为最大不孝。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翻译:孟子曾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但有专家学者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无后”不能翻译为“没有子孙”。这样的翻译不正确,这不符合孟子的原意。

他们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的解释应该为:一个人不孝的行为有许多种,但是他没有尽到后代所应尽的责任才是最为不孝的行为。

但我认为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因为,这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来看,“无后”就是无子。

一、这符合中国人养老送终的传统思想

我们知道,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家庭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香火有没有人来继承,有没有人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来接替自己的衣钵。最害怕的是绝户,没有生养子孙,那简直是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住父母,是大不敬,最大的不孝。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有香火敬仰,他们认为自己死后,只能通过家里的男性子孙的引导, 才能回归自己祖先的灵堂,人生才会得到圆满。

这种说法对不对我无法考证,但中国的孝道里,就对传宗接代有很强的要求。为了生儿子,从皇的三宫六院,嫔妃三千,到民间男子的纳妾制,都是为了确保这一传宗的需要。

有后,有子孙也是为了自身的养老需求。中国人的养老都是家庭式的养老方式。生儿防老,养儿子就是将来为自己养老的。女儿出嫁后,就成了外姓人,不能继承财产,不参与父母的养老。这种男孩养老的传统,只能通过儿子,孙子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只有子孙才能给自己养老送终,所以,除了养老,还有送终。中国人害怕自己死了,没有子孙送终,上坟,这样,自己就成了孤魂野鬼,这是中国人最害怕的。

所以,如果自己没能有个儿子,想方设法也要过继一个,收养一个也可以,也管不了什么血脉了,只要答应将来为自养老送终就行了。

二、历史上,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对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特别是对无后,就是无子的说法,不是我们这一代这样认为的。可以说历史上,人们都是这样说,也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据东汉赵岐的对《孟子》的注释文献《孟子章句》中解释到:“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可能是对孟子这句话解释的最早记载,里面说的很清楚,不娶无子,说的是不娶妻不生子,绝先祖祀,就是断了香火,三不孝中,无后为大,三种不孝中,无子为最大不孝。

另据《十三经注疏》中古人注释的,它对“无后为大”的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对于礼法来说,有三件不孝的事情,这三件事就是:父母做错事却不去纠正,而是顺从他们,这会让父母陷入不义,是一不孝;家里贫穷,父母衰老,而不去赚钱或作官来赡养他们,是二不孝;不去娶妻生儿子,绝断了对祖先的祭祀,就是说以后没有后代去给祖先上坟了,是三不孝。而在这三不孝的事情中,无子的是最不孝的。

从古人的权威解释来看,无后为无子的这个解释应该是和中国人通常认为是一样的。

三,孟子的原意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认真读孟子这段话的原文,从它的谈话内容,逻辑,结果来看,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来读一读《孟子·离娄 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多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为什么会说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呢?这是因为,舜害怕陷入无后为大的不孝之中,虽然他没告诉父母就偷偷娶妻了,考虑到他娶妻就是为了生子,避免不孝,也应该原谅他了,他不禀告,也和禀告一样。说白了,就是只要是为了生子,说说都没关系,因为这点小事和无子大不孝比起来,不算什么。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就是:不孝的情况有很多种,但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不孝,这才是正解。

  •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正确理解??
  •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释》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谀曲从,险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大。孟子所说的 “无后”并不是现在大家所理解的没有尽到留下后代的责任,而是指没有尽到孝养父母、爱护家人等后辈的本分。这句话的赏析:孟子说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舜。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原文说尽管舜不告而娶,犯了“无...

  • 为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答:要能够遵从父母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指令这里的无厚伟大就是说一定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做事情之前要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要跟父母报告,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行为,如果没有了这种行为,那么就是不孝的标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既要遵从也要有选择性的尊从,因为现实...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什么
  • 答: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关于此句的翻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不孝有多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诉父母差不多。2、不孝的情况有多种,以没有生养后代为最大。舜没有告诉父母...

  • 孟子为什么要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 答:所以,如果自己没能有个儿子,想方设法也要过继一个,收养一个也可以,也管不了什么血脉了,只要答应将来为自养老送终就行了。二、历史上,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对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特别是对无后,就是无子的说法,不是我们这一代这样认为的。可以说历史上,人们都是这样说...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但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还有一种解释是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分别是哪三个“不孝”?
  • 答: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是为一不孝。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是二不孝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是三不孝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 答: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故...

  • 孟子的名言“无后为大”,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 答:虽然个人比较赞成第二种说法,但是我始终觉得,孟子“无后为大”内涵绝不止步于此,从孟子衍生出的“舜不告而娶”例子,颜小二觉得出了,孟子是在借“舜不告而妻”与“无后为大”,强调君子行事的灵活性以及讲求道德原则的原则性。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关于“...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1] 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但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