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中有较多的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2024-05-15m.verywind.com
鱼我所欲也 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下注释 急~~

鱼是我想要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大意是说忧愁、困苦的环境能使人常存进取之心,安逸、享乐却容易使人沉沦。

孟子说:舜从田野中崛起,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提举,胶鬲曾是鱼盐贩子,管仲从监狱走向飞黄腾达,孙叔敖从海边被提举出来,百里奚曾沦落于买卖市场。所以,上天要把重责委托给某人,一定是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顿、肠胃饥饿、身体穷困,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意。而后才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真理。

长在岩石间的树,总是特别苍劲;沙漠里的种子,遇到一点儿水份就能快速萌发;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干燥寒冷依然存活。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从来纨裤少伟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名门望族走马灯般地替换,家运五代不衰便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满清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骁勇剽悍的,但成了统治阶层后,不过几代,八旗子弟就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清朝的灭亡也随之来临。

相反,苦难、逆境,甚至生理缺陷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是如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难的刺激,能使人振作。先秦的吴越之争,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击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不仅会磨炼敲打出许多美好的品性,也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扩展了视野,掌握了很多技能。

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古今英雄多磨难”,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所以,置身在不如意的环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该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加倍积极乐观的精神来支配目前的环境,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在前面等着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上,

必先苦其心志,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

劳其筋骨,

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饿其体肤,

使他的身体忍饥饿,

空乏其身,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

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所以动心忍性,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曾益其所不能。

增长他的才能。

人恒过,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

然后能改;


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困于心,

心气郁结,

衡于虑,

殚思极虑,

而后作;

然后才能奋发而起;

征于色,

显露在脸色上,

发于声,

表达在声音中,

而后喻。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国恒亡。

往往容易亡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通“向”,从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我们老师讲了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孟子三章包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
  • 答: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

  • 急求《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翻译
  • 答: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

  • 《孟子》两篇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通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开篇并没有像《鱼我所欲也》一样直接从正面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列举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被任用的事迹,指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担当重...

  • 文言文的精简翻译《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译文 《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

  • 《鱼我所欲也》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
  • 答: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

  • 《孟子三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翻译?
  • 答: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鱼我所欲也》 全文: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两篇的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何不...
  • 答: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指出,对于国君来说,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进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用归纳法提出中心论点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原文、出处、作者及其意思是什么...
  • 答:原文,作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如下:舜从田间被尧起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