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2024-05-18m.verywind.com
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古希腊:一 爱琴海文化时期
二 荷马时期和古风时期
三 鼎盛时期
四 希腊化时期
罗马比较之前的希腊基本没什么其它,主要有雕刻,建筑,和绘画几个方面

从人类文化的历史上看,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公民自认为希腊人外,很少有人像雪莱那样以哲理的想象认为自己是希腊人。那么究竟谁是希腊人呢?

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

在缔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爱琴文化。

希腊文化主要来自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爱琴文明,因此,我们要了解希腊美术,首先得从爱琴美术开始。爱琴美术是希腊美术的孕育时期,是以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包括把尔干半岛南部的迈锡尼文化,所以爱琴文化又叫“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明大约是在埃及中王国时代形成,有别于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属的河谷文化,这个文明是属于岛国文化。前两个文明都掌控并维持着广大的疆域,相较之下爱琴海文明的范围则很小,克里特岛只有240 公里长,最宽处也只有 56 公里。然而这个岛屿的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尤其是四面环海,保障了当地长达五百年的安全。因此,早在公元前二十五世纪时,克里特岛的居民就已经创造了青铜石材并用的文化,靠着对外贸易在公元前 2000 年进入了繁荣时期,并以克诺索斯(Knossos)为首都建立起强大的商业王国。

传说中,克里特岛上曾经出现一位很卓越名为“迈诺斯”(Minos)的国王,因此考古学家便称他统治的王国存在时所展现的文明为(迈诺安文明)。

尽管克里特岛的地理位置与埃及相近,但是迈诺安文明与埃及文明却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以宫殿为中心,后者以陵寝为特色。考古学家于十九世纪末在克诺索斯发掘出一个大规模的皇宫遗址,并称之为克诺索斯皇宫(Palace of Knossos)。这个皇宫加上周围的城镇以及它的公共设施,却是后来希腊城邦(Polis)的前身。

克诺索斯皇宫遗址留下来很多装饰壁画,这些壁画的主要主题来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鱼、海豚等。充分显现迈诺安艺术中充满律动和欢愉的气质。

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女蛇神像》〔Snake Goddess〕。这件以彩绘装饰的陶塑人像,造型上没有埃及人像那么拘谨,她双手自由伸展,身着华丽的长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
迈诺安文明没有连贯的发展,他们的出现与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许是因为曾经遭遇到地震与火山,使迈诺斯王国受创倒地不起,虽然最后被强大与好战的迈锡尼人(Mycenae)征服,但却因为迈锡尼艺术的继承与普及,而使得迈诺安文明得以传播到其它地区。

迈锡尼人(Mycenaean)在公元前 1600 年至 1100 年群居在希腊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半岛的东南岸,与迈诺安文化极为相近。但自从 1870 年德国一位考古学家舒莱曼(Heinrich Shliemann)在迈锡尼进行挖掘,发现了巨大的宫殿堡垒,并有金器与用具等,证实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中所记载的故事,因此才确定迈锡尼人是最早的希腊部落的后代。

经过这次发掘,呈现于世人面前的是宏伟的迈锡尼文明遗迹,包括迈锡尼卫城(Mycenae Acropolis)和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它们估计约建于公元前 1400 年左右。由于迈诺安建筑太过自由开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墙设施的防御能力降低,因此迈锡尼文明在建筑部分便主要以坚固城壁的堡垒,以及可兼做王宫为第一功能。

雕刻方面则有在迈锡尼出土,黄金制作的《葬仪用面具》(Funeral Mask),相传为阿加门农(Agamemnon)王所用。这个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动的容貌,也可看出其制作的精致手艺。

爱琴海文化在绘画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后来渐渐转成抽象图案,以致以简化的人类或动物为主的图式。这个文化后来被北方多利安人〔Dorians〕入侵,便告结束了。

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发源地,克里特岛地处欧、亚、非之间的交通要道,有良好的港湾,岛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比欧洲大陆更早进入文明发展期。

克里特时期的美术很明显受到更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北非埃及和西亚两河流域美术的影响。

迈锡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者,与克里特文化比较起来,迈锡尼的美术雄伟粗犷,而克里特美术却风格纤丽、细致,直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安人统一了希腊半岛,迈锡尼文化告终。

希腊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性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峰期。
虽然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美术产生得更早一些,但是对整个欧洲及世界艺术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古希腊美术。它在三千年前当世界其他的美术形式还处在十分原始状态时,他就已孕育成熟了。但是,当时希腊也并不比某些历史较悠久的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多少,为什么美术的发展却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世界美术发展总趋向的中轴线的起点。其中的因素是很多而且是很复杂的。

古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希腊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正好处于地中海东端的爱琴海北岸,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这里自然风光美丽,气候宜人,交通方便,能从海陆域各国顺利地交流各种物质和精神产品。这种交流会给一个民族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另外,距离文明古国埃及和两河流域风景,当上述两地的美术衰退、分化、外溢之时,首先受益的便是希腊。尤其是克里特岛,既可算是希腊半岛南方的岛,也可说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北方的岛,也可看作小亚细亚半岛西方的海岛,只是距离希腊稍近一些而已,而克里特美术明显能看出古埃及及两河流域风格的影子。克里特岛只是埃及和两河流域影响希腊的一个中介,一个跳板。两个文明古国的余晖经克里特岛转射后而到了希腊半岛。

第二、希腊是城邦制的国家。希腊不同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及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当希腊没有组成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它的奴隶社会的历史是以城邦为核心的历史,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强健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在这种民族政体中,虽然奴隶被排除在政治之外,但自由民占很大比重,有一定的地位,有着较充分的自由。古希腊美术实质上是奴隶主与自由民共同创造的美术。

第三、希腊的民族。希腊城邦的公民很少自己劳动,他们有下人和被征服的人供养,而且总有奴隶侍候。希腊人是生活在海边的“大海之子”,具有大海的性格:机智、聪明、勇敢、富于想象。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意志,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是希腊得到接触两河流域、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

希腊城邦的公民不像埃及人那样信奉宗教,他们没有国王或祭司需要侍奉,他们在城邦中完全是自由的人。他们认为一个 自由人应当把全部心思放在公共事务与战争上,因为那时的生命不想我们现在这样有保障,社会不像现在稳固。多数城邦东零西碎分散在地中海沿岸,周围尽是跃跃欲试,想来侵犯的蛮族。

第四、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美术的最早兴起与神话有很大关系。希腊神话对把希腊美术推向高峰,起了养料、宝库的作用。
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希腊神话虽是一种传说,内容也多位描写神的生活,但却是当时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幻想的反映,并且赋予这种幻想以历史的和哲学的观念。这种神话

所以具有很大的审美意义,是由于他还反映了希腊了的伦理道德观和美学观,所以,马克思说它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希腊艺术的分期

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多用于敬神和陪葬。即使是雕刻作品,也多为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荷马,是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的一位盲人,他将流传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几百年间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整理成两部著作:《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这时,希腊半岛的人民继承和发展了原始人积累的习俗及对世界的想象,他们的文化远不及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影响的海岛上的爱琴文化成熟。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调,成了希腊美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泉。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这个时期是希腊社会的根本转变期。自由民作为一个阶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希腊产生了不同政体的共和国,上百个独立城邦的频繁交往,一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提洛斯岛神庙和德尔菲岛的阿波罗神殿的祭祀活动,荷马史诗的诞生,……最后形成了以宙斯为主脑的奥林匹亚山的众神体系,并为形成以希腊神话为主要题材内容的希腊美术,进而为希腊美术的黄金时代——繁荣时期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步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瓶画、建筑和雕刻。

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瓶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主要是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由于受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影响而形成的。东方风格时期早期的陶器仍采用几何图案,后来由于希腊和近东地区商务接触而产生的东方风格,以故事作为描绘的内容,人物、动物成为装饰的主题,轮廓明确,笔触肯定,造型生动,作品尺寸随之增大。

黑绘风格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犹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

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上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平滑的内容多为情节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就形成了它的典型样式——围柱式,即建筑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多利亚柱式朴素、粗壮,没有柱基,柱身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出,柱身有凹槽,柱头接方形柱冠。

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较长、匀称、凹槽密且深,柱头为涡卷形。

在后来,也就是古典时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式,是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篮。

雕刻: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遍一律的微笑,通称“古风式的微笑”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为艺术的各门类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与装饰性,内容与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以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希腊雕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
米隆(Myron,生卒年代不详),是古典初期的雕刻家。他的代表作品造型准确,对人物内在的骨骼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表达。他的代表作品《掷铁饼者》是一个在固定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Phidias,生卒年代不详)。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得形象,使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其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生动,既城头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与菲狄亚斯同时代的雕刻家还有波留克列特斯(Polyclitos),他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阐述了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强调艺术的规范化。这一点多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束缚,使他不能创造出菲狄亚斯那么多动人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荷矛者》。

古典后期,雕刻开始侧重个性的刻画,表现人的个性与感情,人物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这种性格的描写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列特斯(Praxiteles),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代表作有《赫尔墨斯》。

与普拉克列特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帕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通过面部的起伏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强烈的不安、激奋、痛苦、渴望的感情。

留西波斯,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美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罗的阿弗洛蒂德》、《拉奥孔》等。

欧洲古典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共10个世纪。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罗马建筑是在继承埃特鲁里亚的拱券结构和吸取希腊的梁柱结构与艺术造型而发展起来的。罗马人借助火山灰调成的灰浆和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之便,大量建造城市、广场、桥梁、剧场、浴场、宫殿、居宅、凯旋门等。这些建筑在规模、技术和空间组合上大大地超过了他们的前辈,而以其庞大的体形和雄伟的气派,成为罗马帝国强盛的象征。罗马角斗场是罗马帝国中期建罗马角斗场筑中的典型代表。万神庙是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内部是一个宏伟的圆形厅堂,顶部是半球形穹窿顶,正中有一直径9米的圆形采光窗。全部结构均为混凝土浇筑。神庙立面造型严谨,内部空间宏大,建筑装饰华丽,代表了当时罗马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水平。
罗马帝国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有凯旋门和纪念柱两种形式,是为标榜武功而兴造的。凯旋门又分单券洞式和三券洞式两种。前者以提度斯凯旋门为代表,后者以君士坦丁凯旋门为代表。两者均采用混合柱式和浮雕装饰,造型稳定、庄严。纪念柱以图拉真纪念柱最负盛名,其总高43米,柱顶曾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上有环绕23圈、长达200多米的浮雕带,详细记载着罗马军队征服达契亚人的历史。
罗马的肖像雕刻一方面沿袭了祖先崇拜的遗风,同时又受到希腊雕刻传统的不断冲击,从而使其逐渐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大都借用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像的表现形式,或塑造成战神,或塑造成英雄、美少年等,但其神情外貌仍是罗马所特有的。随着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的流行,以刻划强烈的个性特征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为主的肖像也大量出现。如《卡拉卡拉像》就是通过对眼神的刻画,真实地表现了这个暴君冷酷、残忍的性格和紧张不安的心情。《马可·奥里略骑马像》则主要刻画了这位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的内省和沉思,流露出忧郁的伤感。在贵族和普通人的肖像雕刻中,也同样充满活力,且手法更显自由。如《高发的贵妇像》即是一例。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壁画和镶嵌画。壁画以18世纪发掘出的庞培壁画为代表,题材包括人物、花木和风景等。风格生动多样,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镶嵌画多用于居宅和宫殿的装饰,题材主要是竞技、狩猎、农耕、宴乐等场面。这些切割成正方形的白色和彩色大理石片被巧妙地镶嵌在水泥基底上,构成精美的线条和不同的色彩层次。代表作品有《伊苏斯之战》等。罗马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主要体现在银器、玻璃和青铜工艺方面。他们在继承希腊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趋向形制和装饰手法的多样化,所描绘的人物也更为写实,对文艺复兴及18世纪的洛可可美术具有一定影响。

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追求人体唯美的雕塑。希腊和罗马雕塑发展期间逐渐产生了7头比例到8头比例,及雕塑的双腿重心站姿到单腿重心站姿也就是后面惯用的站姿雕塑的样式。多纳泰罗的大卫包括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都是很好的例子。
论其区别还是有的,在希腊社会的审美上,人们追求的是理想中的完美,做出来的人物的身体和面庞都是理想中的美的极致。雕塑家一直在寻找更加好的样式和方法来塑造自己理想中的美。
但是到了罗马时代,一个落后的民族即使征服了先进的民族最终也会被慢慢同化,罗马也正是这样,但是罗马的雕塑更追求现实性,关注更多的并不是理想中怎么样,而是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在头像上,都是真实的再现了对象的特征和神态甚至心理,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上层社会有一个习俗,当人死了以后都会在死者脸上用石膏翻下死面像如同家谱一样在家中陈列展示。关注自身美化自身的出发点是罗马的特点。
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导致罗马和希腊的雕塑有本质上的区别,还是很容易辨认。但是大致上相同主要是因为雕塑的样式,比例,动态,材料等一脉相承而已。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古罗马式: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 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 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十七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罗曼建筑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 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 答: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

  • 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 答:罗马比较之前的希腊基本没什么其它,主要有雕刻,建筑,和绘画几个方面 从人类文化的历史上看,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公民自认为...

  •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的相同
  • 答: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总体特点是富于理想主义,质朴,注重共性,雅致,也就是说返璞归真。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上地位崇高。即端庄的艺术品质和谨慎的现实主义手法,可以说皆是源于古希腊。一直以来,这种艺术精神养育着西方美术,使之渊源流长。罗马雕塑是在埃特鲁里亚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罗马早先似乎...

  • 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 答:首先提到欧洲的美术及建筑自然要说到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雕塑。欧洲的文明自然是建立在这两个文明之上。罗马时期完全是继承了希腊时期的风格,在那时期火山灰的发现混凝土的使用使罗马时期的建筑较希腊时期有了更大的开间,穹顶更高更大。对后世都有深渊的影响。

  • 浅谈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 答: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影响 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

  • 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建筑艺术上的区别
  • 答: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材料是火山灰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古罗马建筑的类型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斗角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比较艺术的异同及原因。
  • 答:具体地说:1.罗马民族更加务实、冷静,他们的艺术没有希腊的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更具有写实和叙事性。2.在雕刻艺术方面,希腊强调共性和民族精神,因而外形逼真,罗马人不满足预测,他们则更注重个性的刻画。3.在建筑方面,罗马的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在结构上广泛采用拱券式。希腊建筑主要是神庙和...

  • 古罗马与古希腊在建筑和雕塑上的区别是什么?求300字论文!
  • 答:古希腊、古罗马雕刻 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古希腊建筑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

  • 观察身边的建筑,雕像等艺术,有哪些是受到了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影响?
  • 答: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都是在极力追求一种和谐美,这种和谐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自然而真实的美感:如雅典卫城建筑配合白色大理石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其雕刻完美为世人所公认。古罗马的雕刻同样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它们都共同“模仿自然,而完美于自然”。2、对称的美感:古罗马或古希腊的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

  •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 答:?在雕塑、建筑、绘画等方面。古希腊的艺术更强调和谐、优美以及戏剧化的表现,其作品注重对自然的“理想化”,古罗马的艺术则更注重“叙事化”,其作品着眼于准确的表现全部的细节和清楚的叙事,以使后方的人对战役的神奇有深刻的印象,因此主要表现在雕塑、建筑、绘画等方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