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2024-06-02m.verywind.com
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
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任有一句话:‘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职,不能胜任的便不要担任。’站不稳却不扶着,要跌倒了却不搀着,那么扶着瞎子走路的人还有什么用处呢?况且,你的话不正确。老虎和独角犀从笼子里出来了,龟板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毁坏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臾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臾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一席话道尽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

孔子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主张重教化,省刑罚,薄赋税,厚施予,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能成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

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最后指出季氏内忧之所在。

  • 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 答: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 在《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答: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 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 答:《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 季氏将伐颛臾 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
  • 答:一。本文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二、根据孔子的第一段话,简要分析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两 点,一颛臾是先王封的,不能破坏先王规矩;二颛臾国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属国,不能以上欺下以大欺小。三、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一是将季...

  • 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 答:孔子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主张重教化,省刑罚,薄赋税,厚施予,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能成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

  • 季氏将伐颛臾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 答: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季氏将伐颛臾 课文中 孔子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 答: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最后指出季氏内忧之所在。

  • 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答:《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创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

  • 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 答: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最后指出季氏内忧之所在。

  •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批评冉有那几点道理
  • 答: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