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纳兰容若与皇妃的故事的详情 纳兰容若的生平故事

2024-06-01m.verywind.com
纳兰容若与沈婉的故事~

沈是一名江南艺妓,不过颇有才名,著有《选梦词》。也许容若看过她的词作,加上他的那些江南文人朋友举荐,不免动心。按沈宛词中“雁书蝶梦皆成杳”推断,两人见面前可能还有过书信来往的唱和。而在容若扈驾南巡之时,两人也可能找机会见过面,容若也曾为她写过一首《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权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由此看来容若很是喜欢这位娇柔貌美,又不乏灵动气质的江南才女。两人相爱相恋,也应是不争的事实。除却彼此倾慕才名外,沈宛从良,嫁于这位有才情、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公子,当然非常高兴,容若觅得一红颜知己,自然也很是满意。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尴尬,容若的工作特殊,加上满汉不通婚,社会地位悬殊等时代和流俗的制约,两人的结合,自然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私下行之”。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顾贞观受容若之托,携沈宛进京,同年底,容若纳其为妾。然而,纳兰相府是容不得这样一位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不但不能进纳兰府,甚至连个妾的名份也不给。容若也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想来有情有义的容若,在当时肯定是尽一切力量为沈宛争取权利和幸福。可不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就匆匆离开人世。他和沈宛的爱情,刚刚起跑,就再次被粗暴的命运之神贴上休止符。 容若死后,待沈宛产下遗腹子后,纳兰相府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将其“请回”江南。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名正言顺,归入纳兰家族的族谱,并得以善终。在他七十年的时候,还被乾隆邀请参加了太上皇所设的“千叟宴”。至于他的母亲,纳兰家族却绝口不提,好像富森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般。 这位苦情的女子,返回江南后,集于对容若止不住的思念,写下了不少悼亡之作,其文采“丰神不减夫婿”。纵是在文坛上留得几许词名,纵是在史学上留下不少佳话,可这位弱女子后半生的安乐和幸福,谁曾关注?谁又会在乎?在浮尘中奋力挣扎的她,心里很是明白:“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好在是,她和容若曾经认认真真的爱过,心底里还存留一份暖暖的回忆,可以让她在太过潮冷的夜晚,可以借梦的翅膀,回到从前,回到容若的身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官氏。
纳兰性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出。其孙名瞻岱。北陵龙壁,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未参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州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州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州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PS:
建议阅读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纳兰容若词传》,价格便宜比较全面,另外李雷的《纳兰容若传》也不错,就是比较旧,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过。如果影视方面,建议看电视剧《烟花三月》陈浩民饰演纳兰容若。

你想问的是《太虚幻境》这本书吧
主人公容若还有他的终级保护NPC纳兰性德,在太虚世界里,容若是个皇帝,他所在的时代参照战国时期,他的皇叔和母后的关系参照清朝孝庄太后。
容若的皇后是楚韵如,下面是一段他们见面的情景:

凤仪门前过凤凰,甘泉宫中承甘露。

大楚国皇后,是全副銮驾,从凤仪门前抬进,入主甘泉宫,为后宫之主的女人。一国之母,天下至尊至贵的女子。

只是为何镜中容颜,只见孤寂和抑郁。

楚韵如静静看着镜中的女子,乌发如云,雪肤花貌,青春正盛,眼眸之中,却已是死气沉沉一片,若非这花一般的娇颜,连她都不敢相信,自己也不过十六岁。

十六岁,正是如花年华,不知烦忧的岁月,她却已经忘记,上一次开怀大笑,是在什么时候了。

“皇后,您就用一点膳食吧!”贴身宫女凝香又在相劝。

楚韵如有些漠然地道:“凝香,不要再烦我了,不要以为你是太后指给我的宫女,我就不敢罚你,再来唠叨,自己到外头和别人一样跪着去。”

凝香一屈膝跪了下来:“皇后,就是您惩罚奴婢,奴婢也一样要劝。您是金玉之体,怎能这样不加爱惜,这些日子,您越发地消瘦了。”

楚韵如凝眸望镜中脸容,在这寂寂深宫,无人怜惜无人问,消瘦又如何呢!

她浅浅一笑,起身走到琴台前,复又坐下,淡淡道:“你起来吧!

我知道,在你们眼中,我也不过是个骄纵的小姐,自小脾气不好,叫你们吃了不少苦头。”

凝香起声低唤:“皇后。”

皇后却没有理她,伸手按在琴弦上。

第一次学琴是什么时候,楚韵如已经不记得了,因为从有记忆开始,她已经在永无休止地学习,仪态、谈吐、诗词、音律,要学的东西一串串地排下来,从来不曾有过轻松的时候,从来不曾有过肆意玩闹的时光。

春天百花开,花园中,来来去去的小丫头们笑成一团,她在房中一遍一遍地背“女则”、“女律”。

夏天,大家轻衫单薄,满园放风筝,她在房里一遍遍弹琴吹箫,弹到双手流血,吹到嘴唇发麻。

秋天,秋高气爽,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日光,旁人谈谈笑笑,诸般计划,她却要学书学画,直写到右腕像断掉一样。

冬天,满天飘雪,姑娘们打雪仗的笑声传入耳中,她却要穿着单薄的衣服,保持完美的身姿,学习贵人的仪态。

从小就知道,楚家的小姐是有皇后命的,楚家身分尊贵的女儿,一出生,就必须接受皇后的教养,所有的一切都要会,都要懂,都要精,不可辱没了皇上,不可辱没了国家。

诗词为君赋,琴箫为君习。

无数次憧憬那高高宫墙后的世界,无数次在心中编织万乘之君的形象。

十四岁那一年,金銮玉轿、全副仪仗,浩浩荡荡把她抬入凤仪门,昭告太庙,她正式成了大楚国的皇后。

她见到了那个从她出生,就不断在她耳边被提起的人。

皇帝、丈夫。她的君、她的天、她的夫,她一生一世追随效忠、生死不离的人。

她的一生都是为着他,从她一出生,生命里就有了他无数的烙印,而大婚的三日三夜,寸步不离的相守,那个男人却不曾对她说一句话,更不曾碰她一个指头。

而她,不能哭,不能闹,不能气,就连悲伤、失望,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她是皇后,她要保持一位国母的尊严,她要做天下女子的典范。

尽管,她只得十四岁,尽管,在那新婚的夜晚,她惊慌、伤心、悲苦,无措得想要痛哭出声,却只得一直努力含笑,尽管,她恨不得扑到亲娘怀中寻求慰藉,但重重宫墙,从此阻隔骨肉血脉。

只剩她一个十四岁的弱女,孤处于深宫之中,头顶着皇后的桂冠,苦挨着孤寂岁月。

整整两年,除了每年屈指可数必须由帝后共同出席的大典,以及偶尔几次皇帝生病,她照规矩去探望,她和皇帝之间,再没有其他接触。

看那史书之上,被冷落的皇后数不胜数,似她这般,从一入宫即被弃如草芥的,怕也只此一家吧!

楚韵如淡淡一笑,笑意漠如秋风,竟是连悲伤都没有了。纤指轻拂,琴音袅袅,伴着她的歌声,随风飘扬出去。

容若一路怒气冲冲,带着性德还有其他伴驾的太监、宫女们往甘泉宫来。远远果然望见有两三个人跪在甘泉宫外,容若眉头皱得更紧了,不知不觉哼了一声。

“以前我就曾经猜过,如果太虚的背景人物是按很多故事编的,那皇太后是孝庄,摄政王是多尔衮,没准董嫣然就是董鄂妃,皇后就是娜木钟。没想到果然如此,这个皇后,就和”孝庄密史“那部老电视剧中的娜木钟一模一样,骄纵任性,蛮横无情,太过分了。”

容若回头对性德说:“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还总觉得电视太片面。董鄂妃无所不好,无所不美,皇后则集全天下缺点于一身,假得过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世上真有这种皇后。做出这样狠心的事,别人怕她,我可不能就此放过她。”

他一边说,一边气呼呼往里走,沿路的宫女、太监纷纷下跪。有人要高声传报,被他一眼瞪过去,吓得屏息噤声。

才刚跨进甘泉宫的大门,就听见琴音悠悠,歌声悦耳。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本应该是极悦耳的琴音,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怆然之意,歌喉异常动人,唱的更是新婚娇羞之词,却不知为何不觉欢喜羞涩,有的,只是一种连悲苦都已不再外露的漠然。

容若一怔,低声问:“李白的诗?”

“在太虚里,就是民间流传的无名氏歌谣。”性德在一旁回应。

容若难得的笑一笑,程序员真是太会偷懒了,连民间村言俚语、歌谣曲赋,都可以大偷现实中的东西。可惜李白死了太久,也不能跑来找他算侵犯版权的帐。

不过,幸好谱的曲子好听,歌声更美,待要细细聆听,歌声已止住,惟琴曲悠悠不绝。

容若有些不解,李白的原诗,可不止这四句啊!顺口问:“是谁唱的歌,怎么不唱下去了。”

宫院里跪地的宫女中有人低声答:“是皇后唱的,两年来,皇后总爱唱这首歌,每次都只唱这四句,就不再唱了。”

容若怔了一怔,良久,才叹息一声:“她当初嫁进宫的时候,正好十四岁,新婚之夜也许是她唯一单独和皇帝相处的时间,可惜……”

说着摇了摇头,心中忽升起怜惜之意,方才的怒火渐渐消退下来,就连怒气冲冲的步子,也渐转轻慢。

“我也不好,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萧若的妻子,所以来这里后,从来也没来看过她。她又何尝不是这深深宫殿,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可怜人。”

他望向性德说道:“现实里,有一首老电视剧的插曲,因为好听,一直流传到现在,讲的也是后宫女子被皇帝冷落,孤孤寂寂、自生自灭的命运,曲调非常优美,你听过吗?”

“我怎么会听过?”

容若一笑:“我唱给你听。”

他微微仰起头,竟然真应和着琴声,低唱起来。

十六岁少年的身体,发出的声音很是清悦,即使唱的是女子之歌,听来依然悦耳。

他一边唱,一边信步往殿宇深处走去。
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歌声,与琴声相和相应,由远而近地传过来。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玉肤不禁风,冰肌寒风透。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声音由模糊而渐清晰,楚韵如微微一震,指尖一痛,才惊觉,不知何时,琴弦已划破手指。

明明是男子的声音,但伴和着她的琴音,竟是异常婉转悦耳,轻轻淡淡的歌声中,诉尽了深宫寂寞、深情成空的悲凉。

明明听到的是和太监完全不同的男子声音,渐渐清晰,渐渐接近,楚韵如竟似着了魔一般,坐着一动不动,只是有些惊异地问出一声:“是谁,谁唱的歌?”

“是我唱的歌!”

声音近得就在身旁,同一时间,内殿里面的十多个宫女一起拜倒下去:“恭迎陛下。”

楚韵如一呆,略有些僵硬地转过身子,看到了那个成亲两年,从不踏足甘泉宫一步的丈夫。

她尽量从容地站起来,盈盈拜倒,悄悄在袖子里把指尖扎进掌心,让疼痛可以使自己用平静稳重的语气说完走过场的话:“臣妾恭迎圣驾。”

容若是带着火气过来的,可是遥遥听到歌声琴声,走近再看到这容色清美的丽人,火气实在发作不出来,可是要和和气气,又做不到。闷了半天,只得没好气地说一声:“平身吧!”

“谢圣上。”楚韵如保持着皇后完美的仪态礼貌,说着老套的话,站了起来,抬起头,望向容若。

这一对成亲两年的夫妻,终于第一次,真正地正视彼此。

容若只觉楚韵如容颜如画,眉若青黛,唇似涂丹,偏偏如此美人,如此年少,一双眸子清美之外,竟有些暮气沉沉。他心中微动,忙侧开眼睛,尽力用冷酷的声音说:“你应该知道我是为什么来找你的?”

楚韵如低眉垂首:“臣妾不知。”

容若见一个少女做出这样死气沉沉的动作,说出这样死板的回话,又觉生气,又觉怜惜,不觉冷笑一声:“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的宫女小绢今早送出一块有毒的糕饼,而这糕饼最后递到了萧性德的手里?你不知道,外头很多人都传你非常讨厌萧性德,屡次说要除掉他,那么你都知道什么?”

楚韵如大惊抬头,震惊地望着容若,然后又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向性德。这个时候,她气得连手指都冰凉一片,悄悄在袖中颤抖。

性德的容貌之美,以及他忽然被皇帝收为随侍,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事,早已传遍宫廷。暗中,不知有多少流言猜测,而大部分人都会相信其中最不好听,最脏肮的那一种。

这样的话,楚韵如早听得多了。她原本就是个被冷落的人,所以只是冷冷哼一声,也就罢了,料不到今天会有这样的大罪降到头上来。

此时此刻,她想到的,不是喊冤,而是愤怒。

她也是楚家金尊玉贵的小姐,自小就习诗书礼仪、忠孝贤德的道理,圣人之言、女子之德,哪一条不谨记心上,送入宫中,封为皇后,为天下国母,被生生冷落两年,而今,却为这样莫名其妙的事,被自己的丈夫逼上门来。

她是当朝国母,竟被视做与男宠争风而施毒手的女子,置她这当今皇后于何地。

她愤怒已极,反倒笑了出来,笑容美至极处,却又冷至极处,望着她的丈夫,她的君王,生平第一次说出了有违闺训的话:“原来今日圣上贵足踏贱地,是为萧侍卫讨公道来的。既然如此,臣妾怎敢欺君,此事确是臣妾所为。臣妾身为皇后,统御六宫,当要维护宫中制度、皇家名声,自问所作所为,全是为皇上清誉着想,为大楚名声着想,皇上若要怪罪,我就此领受便是。”

容若万万没想到,她竟会一口承认,瞪大了眼睛,怔怔望了她半天。明明是他来找她兴师问罪啊!怎么现在,倒像是自己被她压住了气势,不免有些不甘心地瞪着她。

“好一位皇后,你说得真是太好了。你统御六宫,杀一个你认为会败坏皇家声誉的侍卫算得了什么?就是天天让人跪在外头大太阳底下,自然也是理所当然,无可指责的。”

楚韵如徐徐抬头,望定容若的脸,本来波澜不起的眸子里,尽是倾天的烈焰。这个残暴之名传遍天下的皇帝,这个残虐折磨奴才如草芥的皇帝,居然跑来怪责她对手下太苛。她越想越恨,反激起满心的怨怒来。

容若见楚韵如神色不善,眼中光芒越来越激切,竟也吓了一大跳,不知楚韵如要如何发作。

谁知楚韵如却只是直直对着他跪了下来,眸中怒火狂燃,而声音却平静如水:“楚韵如失德,不怜臣下,不恤奴婢,不敢再居后位,就请皇上下旨惩处吧!”

容若想不到,他说一句,她就顶一句,他来审问,什么手段也没来得及用,她就全认了,他来问罪,还没开口论罪轻重,她就先要甩帽子不干了。一个这般柔弱的女子,说起话来竟会这样强硬。

对她的印象,明明还是当日探病时,一语不发跟在皇太后身边,看似怯生生的女孩,却能把他这个皇帝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容若有些气闷地望向楚韵如,却见她神色淡然,可眼睛里明明是无穷无尽的悲愤、怨苦、不甘、不屈,化为烈焰,灼人魂魄,烧人肺腑。

容若只觉胸口一震,没来由地一疼,竟似被那如水明眸中的无双烈焰真的烧着了一般,恍恍惚惚间,似乎有些明白楚韵如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了,这个纤美少女,性子竟刚烈至此。

本来因性德无辜被谋害的滔天怒气,小绢活生生死在眼前的满心怨愤,竟全被楚韵如眸中的悲苦压了下来。

容若发热的脑子渐渐冷静,目光深深望着楚韵如。这女子眸子一片清明,只是愤恨不平、怨苦不甘,绝无一丝一毫的心虚胆怯。

他心中复又将整件事来回思量,眼神由初时的不解、气恼、愤怒、震动,渐渐变为怜惜、迷惑、困扰、无奈。

良久,容若才长叹一声:“其他人全都出去。”

一众宫女、太监早被帝后间的风波吓傻了,听了这话,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往外退。

就连性德,看这一男一女对峙的局面,竟也一声不出地退了出去。

容若这才一弯腰,把楚韵如扶了起来。这动作让楚韵如有些吃惊,而接下来听到的话,更令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了。

“对不起。”声音温柔真挚得不似真实。

面对一向冷落她的无情帝王这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过于吃惊的楚韵如只能睁大眼睛,呆呆地望着容若,呆呆地听容若接着说下去,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

“是我不好,只听一面之词就对你生疑,还把这么大的罪名加在你的身上,对你这六宫之主实在太不尊敬了。”

楚韵如的脸色迷茫,目光甚至还带点惊惶,微微皱起眉头,不能理解这一切突如其来的改变是为了什么。

容若见她此刻和方才的刚强完全不同的柔弱无措,越发怜惜起来。这被尊为皇后的少女,在深宫之中受了多少薄待、多少冷落,以至于现在听到一句真诚的话,反而失措成这样。

他一时心情激动,忍不住一伸手,握住了楚韵如的纤手。掌心触到的一片冰凉,冷得他竟没来由地心中一颤,手,却反而握得更紧了。

楚韵如惊觉手上一热,本能地想往后缩,没想到对方更用力握紧,竟是缩不回去。可是,手中触到的感觉如此真实,真实地让她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一场梦,尽管这似乎比梦还离奇,比梦还不可能。

“韵如,以前的我一直待你不好,最近我才醒悟,我以前做错了很多事。我不敢来见你,因为,我薄待了你这么久,不知怎样才可补偿你,所以我躲着你,明明知道你受了这么多苦,却还是让一切继续下去。”

容若坚定地握紧她的手,想要用自己的热,来温暖她的冰凉,想要竭尽全力,来改变这可怜女子悲苦的命运:“我只听了小绢的话,无凭无据就来找你,我只看到外头跪着的人,也不问因由,就对你发脾气,这些,都是我不好。”

楚韵如仍然有些迷惘地望着他,可是,那丝丝缕缕,却也无穷无尽的暖意,一点一点,从他的手,传到她的手,流注全身,真切的话语清清楚楚响在耳边,原本的强硬固执,忽然也化做如水温柔。

“小绢的事,不论皇上信不信,臣妾确实不知,至于外头那几个跪着的,倒也没犯什么大错。只是臣妾近日胃口不好,不想多进饮食,他们劝得多了,臣妾一时厌烦,就让他们跪到外头去,别在臣妾眼前吵闹。”方才一句句顶得皇帝哑口无言的皇后,如今声音却一片柔和。

容若轻轻叹息一声,却又不觉微微一笑:“你大可说他们犯了什么过错,你才加以惩罚的,难道我还能叫外头的宫女来跟你这皇后对质不成。你却还是一句也不多说他们的错,只道是你自己不喜欢,可见你不肯欺我,我怎么还会疑你做见不得人的事呢?只是……”

他深深望进楚韵如的眼睛:“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要这样待他们吧!若是没有犯大过错,能善待他们总是好的,但这只是我真心真意的建议,不是命令。你是皇后,后宫是你的管辖范围,我也不可以越权干涉你。”

楚韵如怔怔望着他,他的眼中有着明显的不赞同,却又明明有着更多的宽容与温柔,纵然是不喜欢她的行为,也可以用这样温柔婉转的语气对她提出,这般温柔体贴的男子,真的是她的夫、她的君吗?

不知为什么鼻子有些发酸,转瞬间泪盈于睫。她惊觉失态,忙把头侧开,她是皇后,要有母仪风范,不是别的妃子,可以随便使性子哭闹的。更何况,自己哭起来必会十分难看,快快扭过脸,不能让他看到。

容若想不到自己几句略略温柔的话,就让这女子眼中雾气升腾,珠泪盈盈,不免感叹她以前受的苦,心中怜惜之意更浓,抬起手,想要为她拭泪,却只觉她容颜如玉,脆弱得让人不忍碰触,手竟停在半空,不敢落下去。

他最终只是轻轻抚在她肩头,用生平最温柔、最诚恳的声音说:“韵如,无论如何,我会尽力补偿你,尽力把你被夺走的欢笑,还给你。”

楚韵如声柔如水:“皇上,你忘了,你应该自称朕。”

容若微笑:“这里,没有皇上,也没有臣妾,我们是朋友、是知己,不是君臣。”

楚韵如茫然凝视他,这样的话,不应该由皇帝口里说出来,而且,他为什么不提是夫妻呢?

容若见她迷惘,笑着还要解释,性德却在这时走了进来,看到一男一女执手相望泪眼的样子,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淡淡说:“王天护带着一大堆侍卫赶过来了,就在甘泉宫外。”

楚韵如一怔:“他来做什么?”

容若却立刻明白过来了:“帝后吵架,这么严重的事,当然有人会报信,只是他来得这么快,倒有些出乎意料,简直就像一直在附近等着似的,我去打发他。韵如,这时候皇太后怕也得了消息,必要担心的,你去永乐宫那边给皇太后请个安,让她宽宽心,好不好?”

他用的是完全商量的温柔口气,半点命令的意味也没有。

楚韵如立时柔顺地点了点头。

“好,我们一起出去。”容若全不避忌地牵了楚韵如的手往外走,同时冷冷一笑:“我正好还有一件事,要麻烦能干的王大统领呢!”

走出甘泉宫,侍卫们即刻拜倒一地,因为在场还有皇后,男女之别、皇后之尊,更让这些年轻的男子们人人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一下。楚韵如对容若浅施一礼,便领了宫女,往永乐宫而去。

他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性德。
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纳兰容若,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性侠义,扶助失意。作词主情致,工小令,宗李煜,有清代李后主之称。词风婉丽清新,不事雕饰,颇多伤感情调。

  • 纳兰容若与皇妃的故事的详情
  • 答:纳兰容若,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

  • 舒妃与纳兰明珠有什么关系?她的一生都有什么经历?
  • 答:淑妃(1728-1777)是叶赫那拉氏的一个妃子。她是新郎纳兰永寿的女儿。纳兰明珠的曾孙女,出身较高,家世显赫。淑妃生于雍正六年六月初一日。乾隆六年,13岁入宫为贵人,同年11月,被封为淑宾。乾隆十四年四月,晋淑皇妃。乾隆十六年淑妃24岁时生下十个儿子,但早有战事。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去世,享...

  • ...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和卢氏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 答:早在17岁的时候,纳兰容若就有机会见到卢氏。在北京广元寺的后院,一群年轻女孩正在朗诵《秋水轩唱和曲》。容若悄悄走近,却被许多女子发现。尤其是一个单纯单纯的女人,回眸微笑的眼神让荣若永远记得,甚至做了一首《贺新亮》来表扬这位女士。虽然是无知的时候,但心灵的碰撞,却让回味无穷。1674,20岁...

  • 纳兰容若的故事
  • 答: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

  • 纳兰性德和妻子卢氏的爱情故事
  • 答: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况纳兰容若这个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虽容若不以“人间富贵花”自居,当年他也确是人间富贵人。人是感情的动物,纳兰也不例外“彤云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对爱情,香消被冷残灯灭,...

  • 纳兰容若与惠妃纳兰氏是什么关系
  • 答:电视剧中,说惠妃纳兰氏是纳兰容若的表妹,从小在纳兰家长大,和纳兰容若青梅竹马,但历史中却没有记载的!我知道历史是:纳兰容若喜欢的是一个女子,和她很相爱,但是那个女子绝对不是惠妃!但是那个女子死得早,所以纳兰容若也伤心过度,英年早逝。

  • 纳兰容若与沈婉的爱情故事
  • 答:纳兰容若与沈婉是在 卢氏死后好上的, 但其实纳兰容若并不爱她,后来沈婉就走了。 但沈婉很爱纳兰容若。 而且沈婉是个很有才的才女。。

  •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是谁?她和纳兰容若的感情是真实存在吗?
  • 答:大家都知道,纳兰家是大家族,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是一代权臣,其家世是满洲正黄旗。这么显赫的家族,和皇室应该有婚姻往来关系,所以首先查一查史书里康熙的后妃资料中,有没有纳兰家的人。查阅发现,有位惠妃,是那拉氏,是当时的四大妃子之首,传说是明珠的妹妹,容若的姑妈。但这个传说可能不靠谱,...

  • 纳兰性德和卢氏的爱情故事 我要 确切的故事
  • 答: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 答:后来纳兰容若郁郁寡欢,年仅31岁便英年早逝,他死的那一天,恰好是多年前卢氏死的那一日,也就是说他死在了卢氏的忌日,就像童话故事里约定的那般。 他是人间惆怅客,这一生的喜悦都仿佛只为了卢氏而存在。他住的府邸后来成为了宋庆龄故居,那院中的一棵合欢树至今依旧蓊蓊郁郁、生机勃勃,就像纳兰容若对卢氏的爱一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