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火神台简介及详细资料

2024-06-01m.verywind.com
~

简介

阏伯

传说五帝之一的唐尧封他的哥哥阏伯于商丘负责管理火种,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太岁星如果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午出现,叫"阏逢"。卯时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单阏"和"阏逢"比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之间的关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就在他生前观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此台经史学家论证会论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台。火神台为圆形夯土筑成,台高 35 米,台基周长 270 米, 元代在台上建大殿、拜厅、禅门、钟鼓楼,台前建山门、戏楼。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有古庙会,谓之朝台,方圆数百里之内的百姓前来赶庙会,香火鼎盛,十分热闹。

传说故事

阏伯台

传说在原始社会时,继颛顼以后,帝喾为商地的部落联盟酋长。帝喾看到商地 人民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阏伯到这里任"火政"。阏伯尽职尽责,辛辛苦苦地为保 存火种做了许多事情。他死后,人们就在他保存火种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庙(或称阏伯祠) ,后来通称为火神台,阏伯是"火政",为什么又成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英雄呢?流 传在当地的另一则传说是这样讲的:阏伯原来是天上的"火神",因偷着向人间投放火 种而违犯了天规,天帝要把他贬到凡间为民。阏伯将要从天上下来的时候,又偷偷将火 种藏在身上,带到了人间。时隔不久,阏伯盗火的事让天帝知道了,于是,天帝发了一 场洪水,要淹没人间的火种,惩罚阏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吓得人们四处逃散。阏伯为了保存火种,筑起了高台, 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独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种。洪水退后,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 回来的时候,高台上的火种还燃烧着,阏伯却饿死在火种旁。这篇神话中的阏伯可以称 得上是东方的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英雄。

相关资料

阏伯台

因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东地区,人们也将朝拜火神阏伯俗称为"朝 台"。朝拜火神的时间,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七,传说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实际上,人们正月初一就开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会期一个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动。庙会期间,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民众,纷纷涌向火神台,或带 著各种社火来这里表演,以娱悦火神。第二次是农历四月四日,这是一个祭商星的日子, 会期10天。第三次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传说这一天是火神阏伯死的日子,会期10天。 像这样隆重,系统的祭祀活动在中国神话信仰民俗中是罕见的。

相关介绍

简介

火神台

火神是中国神话中火神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只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火神祝融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火神

火神台

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等。如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著起来了。据乌丙安先生介绍,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人们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萨满世界》,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满族神话

满族神话传说,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告诉人们用碰磕石块的办法从中取火。就这样,人间有了火种。从此,人们祀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仪式(同上)。

火神崇拜

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并奉其为恩赐火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

汉族的火神

汉族的火神崇拜,同样有"流派"区别。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帮助成汤灭夏。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此外,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又称火德真君,定时祭祀。也有一些地区的火神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与行事言,各历史时期和各地区的风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时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汉晋以降,这一传统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续。又如,四川等地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届时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鲁南地区以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全体会员还要聚餐两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火器配备,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态。

现代人的看法

与民间俗信的形形 *** 相似,现代学人对传统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西南一些地区以燃烧的火焰或火塘作为火神的化身或象征,当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连同相关的仪式、祭词和禁忌在内,其中所包含着的观念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惧的双重认识,因而更多地保持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风貌。至于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战国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种火老母之类,均出于更往后人的编造。

其他看法

古代的豫东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森林密布。这里是中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华民族的星星之火由此点燃,历史上著名的伏羲氏、神农氏、朱襄氏(炎帝)、葛天氏、高阳氏、高辛氏、有虞氏、殷商等都曾在此片土地上活跃着。

为了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中华民族的先民观察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鸟兽的迁徙确定季节指导农业生产。《诗经》有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见商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用候鸟迁徙指导农业生产。但是,最能指导农业生产的莫过于对日月星辰的观察。

据左传记载,伏羲氏"以龙纪官。"就是以天上的龙宿,这是由西方的处女、天秤、天蝎组成的庞大星宿,即是古代的东方青龙,因为龙地支属辰,又名"大辰"。龙宿春分登天,秋分隐没。直到今日仍有"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二十五,老龙王探母,五月二十八老龙回家"一说。龙宿有一颗耀眼的红星,它在天际运行180度而隐没,这段时间是雨热同期的农忙好期,就叫"大火";因为它为龙宿之心,又名心宿;又因为他和商民族的不解之缘,所以也叫"商宿。"心宿是龙宿的代表,所以《左传》曰:宋,大辰之墟也。商丘古为宋地,可见商丘自古就是人们观察大火、龙宿的地方。

伏羲氏之后,豫东大地的神农氏、朱襄氏(炎帝)进入农耕社会,为了更精确的确定时间,单取"大火"纪时。所以"炎帝以火纪官。"商民族集豫东文化之大成,《左传》记载: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翻开谷歌地图,至今仍有"火庙村"、"火神庙村"等称呼,商丘周边县虞城、曹县均有火神台,祭祀大火是商丘及其周边地区独特文化现象。

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华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个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团,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号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于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正是火神之别号"。又辛同薪声,《说文》:"薪,荛声。从艹,尧声。"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读尧。所谓炎帝高辛氏,其实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尧"。再参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辞·远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钻燧生火"(《管子·轻重篇》)、"炎帝死而为灶"(《淮南子·汜论训》)等记载,可以说,"炎帝族团本来是一个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义也正是火神"。从以泰山为天下之中的观点看,炎帝的活动区是比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初学记》卷九所谓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说法(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为火神的古史传说和以火神为"南方火帝君"并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实发展的轨迹可寻。

还有人认为民间火神信仰的源头,是初民对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传》载炎帝"以火纪",其实是指借助对大火星运行变化的观测以确定季节;而祝融担任的"火正"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运行变化以确定季节的官职。此外,《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这种把火的发明归功于燧人对心宿的观察的说法,存在着本末倒置的错误。因为人类先发明了对火的利用,然后用"火"为"心宿"命名(称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如同火对于人类的生活一样重要。由此可见,火星之火与燃烧之火原不相关,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导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讹为火焰崇拜和关于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此说与前述何新之说的根本区别在于,何氏认为炎帝族团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与大火星宿两层涵义,此说认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后人的误会才衍生出来的。

围绕着一些与火神崇拜相关的现象,学者们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认为火崇拜具有与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联的特点,有人则认为火神崇拜与太阳神崇拜是不同的神只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现象,以为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则以为这种现象并无共性可征,等等。

闹新春

有着千年历史的火神台庙会已经成为商丘市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西南的火神台(阏伯台),是祭祀火神阏伯的地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原始社会时期帝喾让儿子阏伯到这里任"火政",阏伯尽职尽责地为人类保存了火种,他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就在他保存火种的土台上修了

"火神台"。

每年春节,火神台春节庙会办得很红火。邀八方来客,创旅游发展,以"欢乐、文明、安全、效益"为主题,丰富春节期间人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庙会主要突出"节目稀特,效果轰动"的特点,力争为人民民众的节日生活奉献丰富多彩的文艺大餐。火了大江南北的东北二人传、惊险的大型魔术表演及滑稽剧、杂耍飞车、驯兽、盘鼓、腰鼓、舞龙、舞狮、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等将亮相庙会现场。花戏楼上抛绣球招亲,老人喜欢的戏曲、琴书、坠子书及燧皇陵内钻木取火、拜祭火祖等也将精彩上演。在华商文化广场,还将举行拜祭华商始祖大典活动,到时引来的商丘市内外各优秀企业单位、私营企业主、知名个体工商户等前来拜祭,行施拜礼、恭读拜祖文、吟唱颂歌等项目都将一一举行。

另外,庙会期间,将对所有场地进行规划分区,邀请商丘各特色小吃、传统名吃、商丘土特产等布置名吃一条街。同时规划布置的还有旅游纪念品一条街、摄影画像一条街、儿童游乐场等。

庙会

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 "台会 " ,老百姓又称其为 " 朝台" 。它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台会设有总会,各地设有分会,朝台时由分会会首到总会先行报到,然后由总会安排朝拜时间,按次序进行朝拜。各分会朝拜时,仅随朝台进香队伍奏乐的唢呐吹奏者就有百余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纷呈,是一种各地民俗大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观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计其数,每天到会人数达十多万人。台会上,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独杆轿、拉秦桧、武术、龙灯等等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尽显民间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其叫卖声也是各色腔调,此声盖过彼声。朝台的人们大多要买上一两件给孩子作为过年喜庆之物,让其尽兴玩耍,以增添喜庆和吉利气氛。庙会之上还有人另辟场地斗鸡、斗狗、斗羊、斗蟋蟀,或进行赛牛和逮猪比赛,非常热闹有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 火龙舞 " (亦名滚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火是火神功绩的体现,火龙与青龙相对起舞,二龙戏珠,百般花样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气氛。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与别处不同。

阏伯台

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并观测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久而久之,火正契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在他生前观测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火神台。 现存阏伯台建筑群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精美别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每年春节都有庙会,初一到十五热闹非凡,为商丘人世代祈福的祥和之地。

华商文化广场与阏伯台连为一体,广场总面积65268平方米,共有4个主体工程: 王亥像、万商广场、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门。该工程项目创5项"中国第一":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第一个由两万多个"商"字图案构成的广场;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条由中国历朝历代法定货币图案镶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汉字构成的广场大门。这里不仅是"商"文化的再现,也是新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地标。

另外,与商丘火神台相距不远的山东省曹县安蔡楼镇也有一处火神台,为祭祀火神场所,民间俗称北火神台。



  • 阏伯台详细资料大全
  • 答: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商族始祖...

  • 火神台简介及详细资料
  • 答: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

  • 河南商丘景区阏伯台景点介绍
  • 答:阏伯台,亦称火神台、火星台、商丘,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其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 火神台简介及详细资料
  • 答:6. 阏伯台,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负责管理火种和祭祀火星。现存阏伯台建筑群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 商丘火神台介绍
  • 答:商丘火神台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2000年9月25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

  • 火神台内容历史
  • 答:简介 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台高11.30米,周长300米,为夯土堆积而成。会期:春节过后即开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此天人最多,也是正会,延续到整个正月里。地址:商丘市睢阳古城南门外,火神台景区和遂皇陵景区内。景点:睢阳古城(城门城墙城楼),候...

  • 阏伯详细资料大全
  • 答:阏伯台 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神台、火星台、阏伯庙,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3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3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商丘市阏伯台 阏伯台是帝喾...

  • 商丘火神台的来历简短 商丘火神台传说介绍
  • 答:阏伯台简介 1994年5月,全国30余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考古学家齐聚商丘火神台,通过考古和研讨认证,帝尧时期的阏伯在此观星授时,根据火星的运行规律,分清了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当时的农时,是全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座古代观星台遗址,距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并且将这座观星台定名为阏伯观星台。商祖祠景区...

  • 商丘火神台庙会详细资料大全
  • 答:基本介绍 中文名 :商丘火神台庙会 地点 :商丘古城西南 台高 :35米 周长 :270米 简介,历史,地址,景区热度指数, 简介 火神台 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台高35米,周长270米,为夯土堆积而成。 会期:春节过后即开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

  • 商丘火神台有几个上香的地方
  • 答:6.商丘火神台庙会的简介 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台高35米,周长270米,为夯土堆积而成。 会期:春节过后即开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此天人最多,也是正会,延续到整个正月里。 地址:商丘市睢阳古城南门外,火神台景区和遂皇陵景区内 。 景点:睢阳古城(城门城墙城楼),候...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