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文言文《前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

2024-05-11m.verywind.com
急求《秋水》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
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①扣舷而歌(唱)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①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⑤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①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③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④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三、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相斗的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四、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五、特殊句式
1、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2、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4、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5、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6、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7、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11、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12、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1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14、(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15、(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省略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一、通假字

1、“泾”同“径”,直的意思。

2、“辩”同“辨”,辨识的意思。

3、“虚”同“墟”所居之处的意思。

4、“大”同“太”大的的意思。

5、“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

1、之:

(1)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2)结构助词,的。

(3)代词,指天下。

2、以:

(1)动词,认为。

(2)动词,凭借。

(3)连词,来。

三、古今异义

1、于:古义 到达、今义 由于

2、为:古义 取得、今义 认为

四、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名作动,面向的意思。

2、名作状:时,名作状,按时的意思。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白话译文: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白话译文: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



辨识
不辩牛马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聚集
人卒九州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曾参烹彘>>

  • 强调句的文言文
  • 答:4.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同径直 泾流之大 辩同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同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萃 聚集...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选注
  • 答:1.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 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 答:我要九年级上册,下册的一个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格式:例字,音,词义,例句,出处古今异义格式:例句,出处,古义,今义词类活动格式:例句,意义,... 我要九年级上册,下册的一个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

  • 求古今异义词(100),通假字(80)和千古名句(100)
  • 答:2009-11-17 小石潭记里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常用实词!!急急急... 531 2017-01-02 出师表的所有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出现成语,... 6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一词多义爱高中文言文
  • 答:1.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

  • 初二语文《三峡》的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记得分类
  • 答: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如果。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三、一词多义 ...

  • ...字词翻译,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用法, 急,_百...
  • 答: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3)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 文言文赤壁赋中古今异义
  • 答:2. 文言文《前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 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3、...

  • 古文《三峡》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全部找出来!谢谢!_百度知...
  • 答:一、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二、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字旁...

  • 三峡的文言常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
  • 答: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虽 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