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天人合一苏东坡——读《苏东坡传》

2024-06-01m.verywind.com
~ 每次拿起《苏东坡传》,皆手不释卷,意趣无穷。之前从其诗词中感受着苏东坡的伟岸形象与俊朗气质,感叹其才华横溢。而阅读此书得以走近东坡,不能不为其人其文其诗其画其情其趣所折服。东坡一生可谓坎坷多舛,然而其生活态度不可谓不令人称羡。其诗情意趣随性绽放,如磁石般吸魂摄魄,我的目光再也不能从这些文字上挪移,一鼓作气,读个酣畅淋漓。

  苏东坡集诗、书、画三者精华于一身,精神、气韵、情调于笔端舞出,寥寥数笔,大自然生命力与运动感便变化丰富无限。苏东坡与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中国画汲取了书法的技巧与美学原理,吸收了诗的精神与气韵情调。苏东坡等中国绘画的南派重视一气呵成快速运笔的节奏感,道法自然。林先生说:“中国的批评家爱慕书法时,不欣赏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在头脑里追随着书法家走,从一个字的开始到结尾,再一直到一张纸的末端,仿佛在观赏纸上的舞蹈一般。”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或弯曲,或转折,所表达出的是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表明了不能仅仅以形似来论画。他画的仙鹤羽未动而先有飞走之意,无人际则完全悠闲轻松的神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努力追求的是事物的内在精神。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而势不穷。情景交融,意味无穷。苏东坡的画惜墨如金,但传达出的却是一种物我胞与的喜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胸中有丘壑,方谙意无穷。由此我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文与画,其高明处无一不与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中,小徒弟以弯曲的线条和两只骆驼画出了许许多多只骆驼的意蕴,以有限代无限,构思巧妙;“踏花归来马蹄香”,画师以翩翩起舞的蝴蝶表现花香,形有尽而意无穷;“深山藏古寺”,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将“藏”起来的古寺抽象在欣赏者的心中,真乃曲径通幽;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用几只湍流中活泼欢游的小蝌蚪来表现可"听"见的蛙声,联想奇特,恰到好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苏东坡的写意画。中国画在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这个道理,苏东坡在《自题郭祥正壁》一诗中解释得最为清楚: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枒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这正是他即兴作书绘画的写照。他作画如此,写诗如此,生活亦如此,从不矫揉造作。

他极其仰慕陶潜,曾与子由的信里说:“然吾与陶潜,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由此想到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是懂陶渊明的,一如林语堂之懂苏东坡。陶公在诗句中所表达的闲远自得之意,超然邈出宇宙之外。苏东坡赏之,对“见”字心领神会,他说:“此诗景与意会,故可喜也。无识者以”见“为望。”在这一点上,苏东坡可称陶渊明的知己。在人格方面,苏轼与陶渊明同样淡泊名利。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苏轼同样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苏东坡临死前方丈对他耳语:“现在,要想来生!”东坡回:“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朋友钱世雄说:“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东坡对老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位豁达老人,他的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今天观之,苏东坡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不空想前往,不沉湎过往,把握好当下。他的一生就是这样随性、自然,旷达,所以活得洒脱、自在,令人艳羡而敬仰。

  在叹服苏轼笔落惊风雨的同时,更感叹苏东坡之幸。在时,有知己好友论诗情品画意,远亲近邻送温暖带呵护;去后,有一代国学大师为之立传,有无数仰慕者倾心追随。林先生喜欢苏东坡,因为林先生真的读懂了苏东坡。喜欢一个人不难,懂得一个人不易。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苏东坡因为懂得阴晴圆缺,懂得悲欢离合,所以慈悲旷达;而林先生因为懂得苏轼,所以倾心成就《苏东坡传》。

    虽然这位老人乐观豁达,但读至文末,心中对于他的离世还是涌起莫名的不舍。是因为林先生的文字魅力,更是苏东坡的人格使然。由最初的入目,到最后的已然入心,苏东坡的一生紧紧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文字唤起的是共鸣,读者对主人公产生了情感,苏东坡对生活和生命的激情在读者的心中激荡。林先生在结语中写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从这个 意义上说,苏东坡永远活在读他的、懂他的人心中。

    难忘他那心灵的喜悦,倾心于他那思想的快乐。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质朴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有些人费尽心思追求的高职显位却是苏东坡不需要的,然而,职位却偏偏找到他。苏东坡在“乐与苦”一文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做高官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的快乐大。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苏东坡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在生活中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小是条虫。对于人来说,能屈能伸何尝不是一种英雄本色?苏东坡可以在朝居高官,亦可在田为农夫。居高官时心系苍生才华尽展,为农夫时身体力行快乐似神仙。这种能屈能伸的生活姿态是每个热爱生命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苏东坡才华横溢,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曾有学者章元弼为东坡而休妻;一时之间”子瞻帽“竟致好多文人模仿;关于逸闻他以”六眼龟“戏吕大防;还有他与朋友钱勰三白三毛互相愚弄;以及朝云侃他”一肚子不合时宜“……这些关于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他的喜悦与快乐不同于韩维的声色美酒奢侈之乐,他的喜悦与快乐从来都与精神和思想系为一体。

    宋朝出色文人多为苏东坡好友,时常在彼此家中相会,饮酒、进餐、笑谑、作画、题诗,已然陶然佳境,堪比世外桃源。从”西园雅集“一事,我们不难看出,苏东坡过的是何等令人艳羡的生活啊。林先生的描述颇为简洁生动,几个人物的神采如在眼前:

“……画里有宋朝三大家,苏东坡、米芾、李公麟,还有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苏门四学士。石桌陈列于花园中高大的苍松翠竹之下。最上面,一只蝉向一条小河飞去,河岸花竹茂密。主人的两个侍妾,梳高发髻,戴甚多首饰,侍立于桌后。苏东坡头戴高帽,身着黄袍,倚桌作书,驸马王诜在附近观看。在另一桌上,李公麟正在写一首陶诗,子由、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都围在桌旁。米芾立着,头仰望,正在往附近一块岩石上题字。秦观坐在多有节瘤的树根上,正在听人弹琴,别的人则分散各处,以各种姿势,或跪或站,下余的则是和尚和其他文人雅士了。”

不由自主赞叹:好个人间仙境!环境无他,意境无穷也!就像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 》中所说的那样: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不禁令读者感慨:”高山流水“也要遇知音哪!苏东坡这一生是不缺少知音的,暂且不表三位德才兼备、温良贤惠的夫人,但说吃个饭“以三白待客“捉弄东坡的钱勰,,使苏轼以”三毛餐“报复,嬉笑之余令人感叹:有这样一位互相愚弄的朋友,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即使开玩笑,也要事逢知己才称得上幽默!

  苏东坡,犹如那轮青天明月,带给读者的是他那达观明朗的喜悦与天人合一的快乐!

  • 天人合一苏东坡——读《苏东坡传》
  • 答:林先生喜欢苏东坡,因为林先生真的读懂了苏东坡。喜欢一个人不难,懂得一个人不易。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苏东坡因为懂得阴晴圆缺,懂得悲欢离合,所以慈悲旷达;而林先生因为懂得苏轼,所以倾心成就《苏东坡传》。     虽然这位老人乐观豁达,但读至文末,心中对于他的离世还是涌起莫名的不舍。是因为林...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1 还记得瞿老师说要读《苏东坡传》,然后我没读。这是背景。我可亲可敬的母亲到学校找班主任的时候,说她自己在读,结果被瞿老师狠狠地讽刺了一顿。所以,我就读了。 当然,那么厚一本书,那么多章节,自然不可能一一有感而发,也许是读前半部分比较认真,就大部分谈前面的了。 李白,一个文坛上...

  • 读《苏东坡传》有感
  • 答:如此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一生苏东坡总是能够苦中作乐,超凡自得。在最低的人生境遇,活出最高的人生境界!苏轼肉体会消失,但他的精神会在下辈子,变成天上的星,地上的河,闪亮照明,滋润营养,维系万物!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他在多个领域都是文艺上的佼佼者,例如书法、诗词、散文等,都成为了大家,并且他还是一个美食家,善于品尝和烹煮,他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个天性乐观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挤时,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乐观坚持的做学问和生活着,这种精神值得我...

  •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导读: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的诗词书画,还有名动天下的苏堤,甚至人人喜欢的东坡肉。以下是由我J.L为您整理推荐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

  •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 答: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2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三篇1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就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就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1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答:《苏东坡传》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童年中有哭也有笑,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的,读朝花夕拾有感350字。因为在自己的记忆里,童年往往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写的就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当时的年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将自己的童...

  • 读苏东坡传有感
  • 答:这是多么和美的家庭图画,难怪苏东坡一生都极富童真童趣。 世界读书日,再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总结下来,苏东坡的母亲是一位:温和善良、有格局、大气的女子。她赋予了苏东坡善良的秉性,乐观、童贞的性格。 而苏东坡的父亲,对苏轼苏辙的文学修养应该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如下图所说: 世界读书日,再读《苏东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