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千里始于足下出自哪里

2024-06-02m.verywind.com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告诉我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个理论不及一个实践的道理。千里之行好比是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努力实现它。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开始存钱,穷和尚却仅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富和尚问:“尔困,何以往南海?”穷和尚答: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尔稳重,故尔在!” 翻译成白话文很精彩:“我不去南海,就心里难受。我每走一步,觉得距离南海就近一分,心里就安宁一点。你这个人个性稳重,不做没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来了,你却还没有出发。”穷和尚和富和尚有着共同的理想,穷和尚因为勇于实践而率先达成了自己的理想,富和尚却只有望海兴叹了。 还有一个寓言故事更加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寒号鸟知道有个窝的重要,但是,终因没有行动起来而导致了自己的死亡,不行动的代价使它付出了生命。 让我们都记住这个教训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刻行动起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作者及时间
  • 答: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者 老子 时间 春秋时期 约公元前571年(庚寅年)~公元前471年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哪里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

  • 千里之行,后面一句是什么
  • 答: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哪里?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感悟 个人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很重要,但是,“不...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是什么?
  • 答:意思是:要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意思是说:伟大的成就要从正确的方向(目标)开始。 要注意细节凡事从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

  • 始于足下的上一句是什么?
  • 答:始于足下的上一句是“千里之行”,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原文及译文
  • 答:1、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

  • 千里始于足下出自哪里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告诉我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个理论不及一个实践的道理。千里之行好比是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努力实现它。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穷一富,...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
  • 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为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这句话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其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谁说的?
  • 答:老子。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干任何事业,都得从现在做起,从面前的小事做起,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意思是: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出自:《道德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