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人物的性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是怎么样的?

2024-05-30m.verywind.com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是什么?~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相关分析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分析:从子路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
2,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原文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分析: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侍坐章》人物性格特点
1、子路
率直不拘,思路开阔远大。孔子对他的回答“哂之。”是既赏识他的魄力与能力,又对他的不逊稍有不满。
2、冉有
看到孔子对子路哂之,回答表现出谦恭有度。他的目标是治理一个小国,使民富足,还自谦的把礼乐让给别的贤人来治理教化。这种中庸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为他感叹。
3、公西华
比冉有还谦恭,说话留有很大的余地,让人感觉藏而不露。开口就表示不是能干,是愿意学习,而且对于宗庙之事还是仅仅做个小相,虚心跃然纸上。
4、曾皙
在音乐美的陶冶中超然脱俗,具有童心未了的纯真气息。孔子对他的评述是赞同。对于一个饱经风霜而终难得志的过来人,出世的梦幻无疑是一种幸福的向往。
5、孔子
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老师;乐观自在的学者。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
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此篇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人侍坐出于《论语-先进》篇章,至于四人的性格,通过对话表现均不同,个人见解如下:

  • 直率的子路

子路性格主要特征是直率,果决,勇武,是第一个回答孔子问题的,但从细节可以看出来,子路的理想和孔子是不同的,且孔子是不同意的,因为子路在治理国家层面上崇尚武力,孔子则主张以德治国,子路后在卫国的战乱中死去,本来他可以不去卫国的,但还是去了,所以说子路大范围可以定义为一个莽夫,终究因为自己的性格特征死去,但子路是值得尊敬的一个人,他言出必行、多才多艺、虚心好学,孔子曾经说到如果他死了,子路依然会是所有门生中坚持传道的第二人。

  • 稳重的冉有

之所以把冉有放在第二位,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子路非常鲜明,冉有是非常稳重的,属于三思而后行的那种人,但过于迟缓,孔子曾在同一个问题上回答子路和冉有,对子路说你的请教兄长再去做,对冉有说你得马上就去做,所以说,冉有是非常稳重但有些拖延的人,同样,冉有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非常精于理财,在所有门生中可以说是政治上无所不能,可以说第一人选。

  • 缜密的公西华

公西华的性格特征个人理解就是缜密,也就是思维缜密,外在得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青年才俊一枚,公西华的答案孔子是满意的,但是侧面说明了公西华太过谦虚,所以说,公西华的性格总特征就是缜密,这方面是非常适合从政的。

  • 淡泊的曾皙

通篇看完,曾皙的特征是淡泊,喜欢春游,说白了就是喜欢自然和自由,但从其他篇章了解曾皙还喜欢吃羊枣,其他就不了解了。

总的来说,就是子路直率、冉有稳重、公西华缜密、曾皙淡泊。



子路:有远大的志向,坦率诚恳,性格也比较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冉有: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虚而有礼貌,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 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是谁?
  • 答:冉有:rǎn yǒu 公西华侍坐:gōng xī huá shì zu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各言其志,孔子的态度如何?
  • 答:看到孔子对子路哂之,回答表现出谦恭有度。他的目标是治理一个小国,使民富足,还自谦的把礼乐让给别的贤人来治理教化。这种中庸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为他感叹。3、公西华 比冉有还谦恭,说话留有很大的余地,让人感觉藏而不露。开口就表示不是能干,是愿意学习,而且对于宗庙之事还是仅仅做个...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表现了师生五人怎样的性格
  • 答: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解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人物的性格?
  • 答:总的来说,就是子路直率、冉有稳重、公西华缜密、曾皙淡泊。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写的是谁呢?
  • 答: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答:出处:《论语-侍坐篇》人物性格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2、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3、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4、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

  • 请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各自的理想是什么
  •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人物介绍
  • 答: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 孔子曾问曾子等几人志向的文章?
  •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子哂之。“求,...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中4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
  • 答: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说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曾皙谈吐雅致,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和生命情趣。师生暮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