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2024-06-06m.verywind.com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有两次含义,一个是汉语词语和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1、汉语词语
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译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2、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扩展资料
含有中庸的成语: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不夷不惠、不偏不倚、凡事有度
【反义词】偏听偏信、厚此薄彼

中庸释义: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

中庸读音:zhōng yōng。

中庸出处:《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例句

1、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3、因为社会的基础归根到底是中庸。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宋朝临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

朱熹对这一章也有极高的评价。他在《中庸章句》中说:“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本要是也。”

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明确地指出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 中庸 zhōngyōng

(1)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见“四书”

(3) [mediare]∶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zdic.net 汉 典 网】

中等,平庸

  • 中庸是什么意思
  • 答: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编辑本段]关于《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

  • 中庸是啥意思?
  • 答:《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

  • 中庸是什么意思?
  • 答: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

  • 《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 答:《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

  • 中庸的意思是什么?有人说你中庸代表什么?
  • 答:【词语】:中庸 【注音】:zhōnɡ yōnɡ 【释义】: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

  • ‘中庸’是什么意思?
  • 答:中庸释义: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中庸读音:zhōng yōng。中庸出处:《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中庸例句 1、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

  • 中庸是什么意思?
  • 答:3.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中庸》的成书年虽无确考,但自宋以来却是儒家学派,特别是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要了解儒学、研究儒学、传播儒学的精华,就不能不认真阅读这部书。但是长期...

  • “中庸”是什么意思?
  • 答:中庸有两次含义,一个是汉语词语和中国古代儒家经典。1、汉语词语 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译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

  • 中庸是什么意思啊?
  • 答: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顺着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人们培养并遵守道叫做教化。《中庸》开宗明义,肯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性”、“道”、“教”三项,用以解释“道”的渊源。作者认为:上天以阴阳五行的道理来交付给人,人类运用这些道理来修成诚的美德,这就叫...

  • 中庸的意思是什么?
  • 答:中庸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即“中道之谓中,庸常之谓庸”,也就是说,中庸是指遵循中间道路,不偏向任何一方,保持平和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中庸是《论语》中的经典之一,主要由孔子的弟子子思所撰写,内容主要阐述如何做人处事。其中“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达于和谐”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